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祁连运动
释义

【祁连运动】
 

拼译:qilian orogeny Циляньcкий oporeнe3
 

李康等(1962)创名,指早古生代末期的一次褶皱运动。这是根据祁连山区晚泥盆世老君山砾岩(黄汲清,1954年将这套山前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定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和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系旱峡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并认为这个运动波及到整个祁连山地槽系,表现为玉门的老君山砾岩与上志留统不整合、在民乐二道口又与奥陶-志留系不整合、在永昌至武威间与志留系不整合、天祝-中宁等地又与下古生界不整合。

1963年,李悦民在老君山群之中又发现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被甘肃省地质局603队命名为沙流水群,1978年徐福祥等建议采用老君山群,据地层中含植物化石Leptophloeum rhombicum及Sublepidodendron wusihense,与江浙的五通砂岩相当,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1980年潘江在宁夏的同一地层中采到Remigolis zhongningensis,命名为中宁组,依据地层命名优先原则,建议废弃使用中宁组,仍沿用沙流水群。不整合面下部为一套紫红色巨厚的山前堆积磨拉石建造,局部夹有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在景泰雪山该地层不整合在下志留统马营沟组之上,周文昭将此地层命名为雪山群,采到植物化石Tacniocrado sp.,?Drepanophychus sp.。1972年甘肃省区测一队在阳凹山又发现Protolepidodendron of scharanum,Zosterophyllum sp.,唯Zosterophyllum主要繁殖于早泥盆世,其余化石多系中泥盆世常见分子;1980年潘江在宁夏的同一地层中发现了Bothriolepis niushoushanensis.Antiarchi,Dipnoi鱼化石,命名为石峡沟组,与湖南跳马涧组的B.sinesis,云南海口组的B.tungseni对比,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同样道理建议废弃使用石峡沟组一名,仍沿用雪山群。雪山群的时代仍有分歧意见,即有早中泥盆世与中泥盆世两种观点,至此雪山群底界不整合所代表的祁连运动时限未能最终确定。但是,如果要从更广阔的地域考察祁连运动,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

西秦岭南带相当艾菲尔阶的含铁沉积的当多组和石堡子组(与湖南宁乡式铁矿层位相当),分别平行不整合覆盖在相当埃姆斯阶的尕拉组和石坊组之上。从时代而论,艾菲尔阶与中国南方的四排阶和应堂阶相当,它包含了早泥盆世晚期和中泥盆世中早期的沉积;而埃姆斯阶与郁江阶相当,为早泥盆世中早期的沉积。这些平行不整合面与雪山群底界面应该大致同时,据此确定祁连运动是发生在自志留纪末期始,而至早泥盆世早期终。这就是雪山群中既含Zosterophyllum早泥盆世分子,但数量少,而以含中泥盆世Protolepidodendron of.scharyanum,Bothriolepis niushousheanensis为主的原因。代表祁连运动的岩浆活动是金佛寺一柴达诺尔期花岗岩,同位素地质年龄362~417Ma,时代是泥盆纪早期,很少为志留纪末期。

柴北缘的阿木尼克组与沙流水群相似,为晚泥盆世沉积。牦牛山组上被阿木尼克组不整合覆盖,其下不整合盖在志留-奥陶系之上,岩性变化大,以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为主,也是一套巨厚磨拉石建造与陆相火山岩建造,也因含Leptophloeum rhombicum而确定为晚泥盆世沉积。这种划分与区域对比矛盾很大,牦牛山组与雪山群为同期异地的产物,由于化石鉴定有误,还是层序尚待进一步查清,是今后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如果牦牛山组也为中泥盆世,祁连运动向南已波及到柴达木盆地。

现在许多文献中将雪山群、当多组和石堡子组都定中泥盆统,这是岩石单元的概念;如果是生物地层单元概念,它是跨越早泥盆世晚期的,这在许多文献中没有说明,我们在讨论祁连运动的时限中引入这个概念。如果以岩石单元概念来衡量,祁连运动就是发生在早泥盆世末期。1977年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力学区域测量队认为,祁连山区早古生代的褶皱主要表现在晚志留世至晚泥盆世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上,这种观点不可取,祁连运动是加里东构造旋回的最后也是最强烈的一幕;而宁夏运动(雪山群与沙流水群的不整合面)是海西构造旋回的早期一幕,两者应该区别开来。

1929年丁文江创名的广西运动,代表了中国西南地区志留纪末期和泥盆纪初期的地壳运动。发生在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志留系及其更老的地层褶皱,被上覆泥盆系老红砂岩不整合覆盖的加里东运动。三者均属同期异地的构造运动,由此看来这场构造运动具有洲际性。构造运动所波及的范围远不止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山也受影响,天山区中泥盆统3个井群超覆不整合盖在奥陶系或寒武系之上也是一个例证。

王鸿祯(1985)、周良仁(1988)将祁连运动的时限放在360~450Ma,它不但包括祁连运动,还包括了古浪运动或更多。这会造成祁连运动的定义不准确。古浪运动不但造成了祁连山中、上奥陶统平行不整合,还使得华北板块普遍抬升,北美板块受此构造运动(塔康运动)影响也抬升。虽然祁连运动与古浪运动都属于加里东构造旋回,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构造幕,故不能归入一场运动。

槽台说认为:祁连运动造成了祁连山加里东地槽全部褶皱,隆起成山形成褶皱带。板块说认为:元古代末分裂成的北祁连微洋盆地型地槽,祁连运动使两侧断块俯冲成陆。地质力学的观点认为祁连运动造成古河西系成熟,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等。

【参考文献】:

1 沈纪祥.地质论评,1959,19(5)

2 周文昭.陕西省煤炭学会论文选集,1964

3 徐福祥,等.地层学杂志,1978,2(1)

4 潘江.地质学报,1980,54(3)

5 翟玉沛.地层学杂志,1981,5(2)

6 金松桥.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2

7 金松桥.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4号),1983

8 左国朝,等,地质科学,1987,1

9 周良仁,等.西北地质,1988

(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金松桥高级工程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