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男性不育症流行病学研究
释义

【男性不育症流行病学研究】
 

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治疗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其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做得甚少,国内更缺乏这方面的完整资料,无疑制约着对男性不育的进一步研究,所以进行具有中国人口素质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抽样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不育症的发生率约为10%~15%,在不育夫妇中因女方原因引起的约占2/3,由男方原因引起的约占1/3。欧美国家的统计,不育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5%,其中男性不育至少占50%。对男性不育流行病学调查都局限于单一的环境或条件下,如某一城市或某一个或几个工厂,对调查的结果也集中在患者本身病因的分析。如Dubin和Amelar对1294例男子不育的病因分析,其中精索静脉曲张占39%,精量问题占11.80%,睾丸衰竭占14%,其他占35.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男子计划生育研究室在1979~1985年期间统计的2087例男性不育的病因,其中少精、无精、精子活动率低占34.87%,不射精症占32.39%,精索静脉曲张仅占6%,性功能问题占5.51%,其他占21.25%。文献资料的巨大差异要求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科学的抽样调查。

从1985年5月~1990年7月,由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林宏益、曲锡萍主持研究的“河北省男性不育抽样调查”,在河北省十个地区的29个市、县的23个工厂、两个矿区、25个镇、118个乡的196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其人口复查达97万,涉及到河北省的沿海、平原、高原、湖淀、山区、丘陵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人们的不同的生活习惯。调查以城市、效区、农村的自然分布为调查单元,对39476对汉族育龄夫妇(20~40岁)进行抽样调查,城镇13100对、效区13076对、农村13306对,发现不育夫妇4530对,患病率为11.47%,其中男性不育患者为1502例,占不育夫妇的33.15%。调查采用分区、不等比例、分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调查时间集中在每年5、6、9、10四个月。男性不育诊断标准以国内外公认的男性不育分类诊断标准为依据。

调查结果中的几个关系及病因分析 (1)城乡关系。男性不育占不育夫妇的比例是城区为27.22%,郊区为32.78%,农村为37.75%。(2)年龄关系。男性不育高发年龄是26~30岁,患病率为13.75%,依次为20~25岁(10.80%)、36~40岁(9.06%)、31~35岁(8.78%)。(3)文化素质及职业与男性不育关系。文化素质与男性不育关系不大(P<0.05)。按职业分农民患病率为14.56%,工人为10.25%,干部为8.5%,显示职业与男性不育患病率有极明显差异(X2=109.42,P<0.01)。(4)结婚年限关系。婚后2~5年不育者1147例(41.11%),6~10年不育者230例(24.73%),11~15年不育者111例(21.64%),16~20年不育者14例(4.71%),显示出男性不育患者患病年限有极明显差异(X2=248.56,P<0.01)。(5)环境关系。在已调查的29个县市中,不育症比例最高的4个县(市)依次是元氏县(39.13%)、辛集市(38.10%)、藁城县(38.03%)、无极县(37.14%),均属石家庄产棉区,该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省1/4,居民普遍食用棉花籽油,有不少地方至今对棉籽油的加工提炼较为粗糙。据3个自然村的统计,每人食油量1年不少于3kg,油内棉酚含量0.38%~1,82%,服用的棉酚量是临床抗生育剂量的两倍。不育症比例仅次于石家庄产棉区的是地处白洋淀区域的安新县和任丘市,分别是37.02%和37.71%。根据《白洋淀水源保护研究图集》有关资料,白洋淀全流域有大小企业近1000个,排放污水的企业达500余个,日排百吨污水以上的主要企业109个,在这些企业中对白洋淀水体污染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造纸、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和化纤、胶片、石油化工等化学工业,日排废水量36.56万t,年排放量10963万t。有关部门根据污染源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条件测定了酚、氢、砷、六价铬、铅、硫化物及石油7种有毒物质,日排放量为0.4t,年排放量120t,这些有毒物质对白洋淀地区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其中砷、铅、酚是造成男性不育的有害物质。不育症比例居第3位的是张家口地区的张北县(36.02%),地处内蒙古高原,俗称“坝上”,冬季漫长寒冷,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4℃,饮酒驱寒习以为常,在58例患者中均有饮酒嗜好,酒精可经多种途径对生殖腺的功能造成损害,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肝脏5-a-睾酮还原酶活性增强,使大量睾酮降解,导致血中睾酮水平降低,从而造成不育。患病率最低的是昌黎县和秦皇岛市,分别为20.40%和22.50%。这两个县市气候湿润温和,位于海滨,又盛产鱼虾水果,饮食营养丰富、结构合理,人们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因而男性不育患病率在29个县市中最低,显示男性不育患者受环境影响有显著性差异(X2=10.89,P<0.05)。(6)病因分析。1502例男性不育者中生殖器官异常因素556例,其中隐睾57例,睾丸大小异常28例,输精管道缺如、阻塞26例,精索静脉曲张368例,阴茎弯曲、短小、硬结26例,包皮嵌顿17例。性功能障碍因素207例,其中不射精102例,逆行射精7例,阳痿98例。生殖器官炎症166例,其中睾丸炎62例,精囊炎23例,前腺炎81例。精液因素的实际受检者1311例,精液异常者为1301例,其中死精症91例,无精症102例,高精子密度43例,血精症37例,精液不液化或凝集者398例,精液其他不正常者(精量过多或过少、计数低、畸形、活动力低下、H+浓度过高或过低、存活率低)822例,不明原因10例(精液质量正常)。

调查结果的讨论(1)患病率33.15%低于国内外统计水平。(2)工业化污染成为男性不育新的重要致病因素(如地处白洋淀中心区域的安新县患病率高达37.02%,而地理自然条件、饮食结构较好的海滨昌黎县患病率仅20.40%)。(3)在病因中位居第一的是精索静脉曲张,占24.50%,说明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是男性不育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4)生殖器官炎症(睾丸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占男性不育的11.05%,是引起男性继发不育的重要原因。(5)不射精占男性不育的6.80%,是男性性功能障碍所导致不育的主要原因。(6)隐睾、阴茎短小、小睾丸、包皮嵌顿120例,占男性不育的8%,多数在儿童时期已经发生或潜在构成疾病,如不早期治疗,成年之后将难以康复。

《河北省男性不育抽样调查》论文参加了1991年6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10届世界性学大会学术交流,受到广泛重视,说明男性不育研究工作在向深层次推进时,必须建立在更广泛、更深入、更科学的调查基础上,这样的抽样调查从范围上不仅是一个省,可以几个省(如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等),调查中的检测手段可以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如液晶式彩色多普勒),不仅指标量化,而且误差甚微,对调查结果用电脑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处理。进行更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无疑为男性不育和男性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

(河北省中医研究所林宏益、曲锡萍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