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水稻品种抗螟性 |
释义 | 【水稻品种抗螟性】 水稻品种抗螟性研究,是从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以后的1962年开始的。该所从世界各地搜集14000多个水稻品种和品系进行抗二化螟筛选,初步筛选出1351个品种,其中来自中国的416个,巴基斯坦246个,印度174个,其余来自东南亚各国、日本、美国以及世界其他产稻国。进而将抗螟性状转育入高产品种中,于1969年首先育成了第1个抗螟品种IR20,并先后选育出高度抗螟品种TKM-6、台东16、嘉农2号、Su-yaz20、Szumaio、Yabami、Montakhab55、DV139、Mudgo、IR8和Pt10。这些品种的枯心和白穗很少超过5.0%,而不抗螟品种的为害程度却为抗螟品种的10~20倍之多。嗣后,又选育出IR36、IR46,不但能抗Ⅱ、Ⅱ、Ⅲ生物型褐稻虱和黑尾叶蝉、二化螟、稻癭蚊,而且还能抗白叶枯病、草丛矮缩病与东格鲁病。 中国周祖铭于1979~1983年曾对3459个水稻品种(含国内农家品种2115个,国外引种935个,杂优三系材料409个)进行抗二化螟的鉴定工作,在网室鉴定圃及自然诱发鉴定田经过多次重复,鉴定出IR40属抗性品种,IR15795-151-2-3、IR19735-30-3-3、IR19391-17、TKM-6、W1263、杂谷稻、红米冬粘等农家品种属中抗类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顾正远等(1989)对江苏种植的45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二化螟等的抗性鉴定,经统计分析,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杂交籼稻与常规籼稻间差异不显著,而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却十分明显。粳稻地二化螟有明显的耐虫性,籼稻比较感螟。在相同的虫情下,二化螟对籼稻的为害重于粳稻。Vega等于1984年以国际水稻研究所已选育出抗二化螟的推广品种中表现抗性或中等抗性的17个品种进行孕穗期的抗性水平与产量之关系研究。他们认为,根据枯心率、白穗率和产量测定,IR36和IR40抗虫性最强,IR52、IR54次之,IR29、IR46抗虫性最弱。3类不同抗虫性的水稻品种,在营养生长期受到二化螟为害时,其产量损失明显不同;而在孕穗期,抗虫性品种和中抗性品种无论其二化螟数量多少,所获产量大致相同。水稻品种的抗螟性鉴定及其作用 综合国内外的稻螟抗性鉴定方法是:首先广泛搜集品种(系),再分苗期鉴定和穗期鉴定。苗期鉴定时,先将供试品种或品系分别种在预先选定的场所,在螟虫自然发生的情况下进行初筛,再用盆栽进行人工接种观察,乃至网室或大田试验,层层选择抗性品种和中抗品种(系)。穗期鉴定,一般在苗期鉴定的基础上选择抗性品种或中抗品种(系)参加鉴定。通过育苗移栽、苗期管理,在孕穗盛期、始穗前,根据各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分别接种等量黑头卵块或蚁螟;收获前,分别调查白穗、枯孕穗、虫伤株和虫口密度,并分别考察经济性状和进行产量验收工作。处理均数均要进行方差分析,利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检验。在人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苗期初筛、盆栽和网室试验。鉴定时间 苗期鉴定于枯心、穗期鉴定,以白穗作为标准,比较不同品种抗螟性的强弱,并以被害指数(供试品种与对照品种被害率的比率,以对照品种被害率作100计算)作为比较分析的依据。抗性品种的抗螟性 1951年,Painter提出植物抗虫性三机制后,我国对水稻的抗螟性进行了很多研究。综合水稻对稻螟的抗性表现是:(1)抗生性;(2)忌避性,又称抗选择性或抗选性;(3)耐害性,又称耐受力。顾正远等(1989)报道,粳稻对于二化螟有明显的耐虫性,31个粳稻品种中属于中抗的2个,耐虫的21个,抗虫的与耐虫的共占供试品种的74.2%。1个二化螟卵块平均造成的枯心数,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分别为22.8个和22.5个,而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分别为31.2个和36.8个。抗螟品种的应用 据Vega等试验,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每株有二化螟幼虫2头,抗螟品种IR36减产仅3.5%,而感螟品种IR29减产10.7%。目前在南亚和东南亚种植IR36在130ha以上,虽受二化螟为害,但有能力把产量损失降到最低。二化螟虽能造成杂交晚稻大量的虫伤株,而产量损失却不大,这就是杂交稻对螟虫内在抗虫性的表现。Chaudhaxy等(1984)报道,某些中抗品种,如IR20、IR36、IR50、Ratna和Chandina,在亚洲都广泛种植,并在防治螟虫的综合治理计划中起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周祖铭,植物保护学报,1985,12(3):159~1642 顾正远,等.江苏农业学报,1989,5(2):38~413 Pathak著,曹骥译.国外农业科技资料,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所,19744 Chaudhary R C,et al.Insect Sci. & its Appl.,1984,5(6):447~46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谭荫初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