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时间药物代谢动力学
释义

【时间药物代谢动力学】
 

拼译:chronopharmacokinetics
 

时间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时间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依时性变化。这一术语是由哈尔伯格(F.Halberg)于1974年在意大利国际时间生物学学术会上提出来的。主要方法是选择一天中4个固定时间单次给药,连续测定血药浓度达一定时间,比较各自不同给药时间的血药浓度峰值(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清除率、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指标的变化,找出药物在体内过程的最佳时间。

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是研究最多的一类。1967年,伦伯格(A.Reinberg)等报道水杨酸钠在7、11、19、23时给健康成人单剂量药物1g,结果早7时者清除时间持续最长,达22±1.36时;19~23时者清除速度最快。1979年,马基威克兹(A.Markiewicz)给人口服阿斯匹林1.5g,早6时给药,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药效高;而18时和23时者排除较快,疗效差。1975年,沙韦利(C.A.Shively)和维塞尔(E.S.Vessell)给成人单剂量口服非那西丁1.5mg/70kg,T1/2早6时为57.5±10.9min,14时为48.1土7.4min。另外,睡前服用扑热息痛,从尿中排出速度慢,疗效好,早8∶30时服药肾清除最快。1981年,克伦奇(J.Clench)和伦伯格给9名青年口服100mg消炎痛,7时、11时服药Cmax最大,Tmax最短,而19时和23时Cmax最小,Tmax最长,AUC昼夜不明显。余弦矢量法分析峰值位相(ψ)在8时,均值(M)为5.09±1.43μg/ml,Tmax的M为2.17±0.73h,AUC的M为16.18±0.56g/ml/h。结果表明消炎痛上午生物利用度高,晚间低。1987年,奥拉格尼(M.Ollagnier)等给男性成人口服新非甾体抗炎药,苯酮苯丙酸100mg,在4个时间给药,连续测定血药浓度12h,结果显示出7时Cmax为13.4±1mg/l,是其他3个时间的两倍,AUC最大,消除速度最小;午夜1时Tmax最长,为135±16.7min,尿中排出最慢,说明早晨吸收快,晚间吸收慢。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乙醇是最早用于研究时间药代动力学的,属一室模型。1975年,伦伯格给6名青年4个时间分别口服0.69g/kg乙醇,早7时Cmax最大,Tmax最短,过140min血中乙醇降到最低值,AUC最大在晚上7时。1979年,迈诺斯(D.S.Minors)等对男女两性乙醇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口服0.8g/kg乙醇,2min内饮完,每隔20min测尿样达5h。结果男子排泄的ψ在7时57min时,女性在2时44min时,表明男子上午饮酒清除快,对脑作用小,醉酒相则在晚上。抗癫痫药丙戊酸,1984年鲍尔(L.A.Bauer)等在罗猴测得时间药动学指标。翌年鲍尔比较了青年和老年人的药动学变化。青年人的Cmax早上为59±13mg/L,晚上为53±13mg/L;老年人早晨为58±12mg/L,晚上为49±13mg/L,结果表明药动学指标无年龄差别,但昼夜差别确实存在。1979年,阿耶马德(N.Aymard)等测定镇静药二钾氯氮时间药代动力学,口服5mg,气相色谱测其代谢衍生物N-脱甲基安定,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异,早7时Tmax为1h,T1/2为3h;而19时Tmax为4h,T1/2可达30h。同年,奥特梅耶(P.Altmayer)等给6名成人口服500mg环已巴比妥,夜间2时Cmax为7.5μg/ml,Tmax为1.8h;18时Cmax为4.6h,Tmax为3.1h,晚上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

强心甙类药物毒性较强,时间药动力学研究更有临床意义。1981年,纳多(P.D.Nardo)等报道6名成人口服β-甲基地戈辛1mg,先期有两个血药浓度高峰,最高峰在10h,夜间有一个峰。同年,阿尔维西(V.Alvisi)等给16名病人口服地戈辛5mg,用RIA法测血药浓度,22时30minTmax为2h,持续8h,其余3个时间Tmax为0.5h,仅持续3~4h。阿尔维西认为这种差别可能与胃肠吸收节律有关。白天服药可减少体内蓄积。

茶碱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1980年,基尔(G.M.Kyle)等在4个时间给人口服茶碱4.4mg/kg,HPLD法测血清药物浓度,7时Cmax最高,19时Tmax最迟,AUC最大,夜间1时排泄速率最高。1981年,斯科特(P.H.Scott)给哮喘儿童服缓释茶碱片18.8mg/kg,早8时服药,4h达有效治疗浓度;晚上低于有效治疗浓度,高低相差7.4μg/ml。两人的结果证明茶碱白天药效好。给成人服茶碱缓释片300mg连续5d,稳态血药浓度也在上午有高峰,夜间治疗效果下降,而夜间恰是哮喘发作高峰。为此,1984年考凯尔(E.Kaukel)等根据茶碱药动学特点,按时辰给药,上午8时口服250mg缓释茶碱,20时加倍量服500mg,达到与上午同样有效治疗血药浓度,成为时间药动学在临床应用的最典型事例。

1986年,弗凯塔拉马南(R.Venkataramanan)等将免疫抑制剂环链菌素给1名肝移植病人静滴140mg,白天Cmax为519μg/ml,肾清除率为5.13ml/min·kg;夜间Cmax为301μg/ml,清除率为7.14ml/min·kg,提示夜间应用可减少毒性。他给另一病人增加夜间药量,提高了治疗作用。1988年,琼克曼(J.H.G.Jonkman)等对头孢菌素类药物cefodizime在男女两性体内的药动学进行了比较。iv2g,男性AUC在午夜0∶00为605.3±16.9mg/L·24h;女性为726.4±9.4mg/L·24h,早6时尿中浓度为6.5g/L,12时为4.0g/L,表明0~6时给药治疗女性尿路感染疗效最佳。

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效与机体分泌激素节律有关。1981年,安吉利(A.Angeli)验证了氢化可的松的药动学与药效的关系。给成人在16时服药,T1/2最短,此时血浆蛋白结合多,游离少,药效差;清晨4时载体蛋白结合少,游离多,药效增强。1979年,塔奎尼(B.Tarquini)报道19时肠道对铁吸收最快,此时正好与红细胞生成素活性高相一致。1990年,诺韦考斯卡~杜拉娃(E.Nowakowska-Dulawa)证明5-FU毒性可随给药时间而改变,午夜1时投药15mg/kg,清除率最慢,毒性增强,而午后13时投药清除最快,毒性反应减小。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随时间改变已被事实证明。究其原因,主要与机体代谢的生理节律有关。1968年,雷齐洛斯基(F.M.Radzialowski)等研究大鼠和小鼠肝药酶活性节律最具代表性。与氨基比林代谢有关的N-去甲基酶、4-二甲基氨苯诱导酶、O-去甲基酶等活性高峰在下午,低谷在后半夜。1981年,伦伯格报道肝中酪氨酸转氨酶夜间23时有活性高峰,将光暗颠倒之后,酶活性高峰转到白天。诺韦考斯卡-杜拉娃验证5-FU肝代谢酶为二氢嘧啶脱氢酶,其代谢活性在中午和午后消失最快。顺铂为抗癌药,晚6时肾毒最低,此时与N-乙酰葡萄糖氨酶活性有关。苯酮苯丙酸为弱酸性药物,在早晨胃酸高时,药物更易吸收。

至今已经实验证明的药物只是极少数,大量药物有待时间药动学的研究。尤其是那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更有研究价值。时间药理学的诞生打破了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一成不变给药的传统观念。依药物的时间药动学、时间药效学制定最佳给药时间的方案,无疑将会用最少药物取得最佳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临床时间治疗学的发展。但目前这些成果如何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推广,尚有一定距离。

【参考文献】:

1 Reinberg A,et al.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1967,124:826~33

2 Radzialowski F M,et al.J Pharmacol EXP Therap,1968,163:229~38

3 Aymard N,et al.Reinberg and Halberg.Chronopharmacology.Ozford 1979,111~16

4 Clench J,et al.Eur J Clin Pharmacol,1981,20:359~69

5 Nardo P D,et al.Chronopharmacology and chronotherapeutics,Walker C.A.et al.Florida.U.S.A.1981,177~87

6 Kaukel E,et al.Respiration,1984,46(supp11):25~6

7 Venkataramanan R,et al.Therap drug monitoring,1986,8:380~81

8 Nowakowska-Dulawa E.,Chronobiologia,1990,17:27~35

(沈阳药科大学马孔琛副教授、徐峰讲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9/29 6: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