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新城疫
释义

【新城疫】
 

又称“亚洲鸡瘟”或“鸡肺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死亡率高。但在不同的流行过程中症状差异很大,最急性的和急性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新城疫由Kranevald(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的爪哇。同年,Doyle在英国新城(Newcastle-on-tyne)发现本病并证明它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命名为新城疫。同年,朝鲜、印度、菲律宾也有发生。到目前为止,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许多国家都有本病流行,大洋洲则相对较少发生。早在1935年,中国曾有人报告鸡瘟流行,1947~1948年,试验证明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流行的所谓鸡瘟实际上是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血清1型(PMV-1),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基因组不分节段,分子量为5×106μm,由15156个核苷酸组成。病毒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囊膜包裹。囊膜上有两种糖蛋白,即HN和F,前者与血凝集及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形成较大的囊膜纤突;后者为溶合蛋白,形成较小的囊膜纤突;HN和F分别由前体HNO和FO经蛋白酶作用、裂解形成,这种前体对蛋白酶的敏感性决定着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及对宿主器官的嗜性。

不同毒株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差异很大。根据病毒对10日龄鸡胚的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MLD)、对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对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可分为强毒力的、中等毒力的和弱毒力的毒株,亦分别称速发性的、中发性的和缓发性的品系。3类毒株的MDT/MLD分别为<60h、60~90h、和>90h;ICPI分别为≥1.6、0.5~1.5和<0.5;IVPI分别为0.5~2.8、0.0~0.5和0.0。

新城疫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并能被特异抗血清所抑制,这一特性对疾病的诊断、疫苗效力的测定及鸡群免疫状况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中常使用鸡红细胞,但新城疫病毒的凝集谱较广,能凝集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人、鼠类及豚鼠的红细胞,对牛、绵羊、山羊、猪、马、骡、兔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则视不同毒株而异。此外,各毒株凝集红细胞后能逐渐释放出来,根据释放速度的快、慢不同可以区别不同毒株经不同毒株血凝素的热稳定性不同,有些毒株经56℃处理5min血凝活性即被破坏,而有些毒株56℃处理120min仍具有血凝活性。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时可利用这一特性区别强、弱毒株。

许多类型的原代细胞(特别是禽源)及某些哺乳动物的细胞系均可被病毒感染,产生细胞病变或蚀斑。蚀斑的大小与病毒对鸡的毒力直接相关,利用毒株在细胞培养中形成的蚀斑的大小及形态的不同,可区分不同毒力的毒株。弱毒株只有在细胞培养中加入镁离子和二乙基氨基乙基时才能产生蚀斑。

已证明,不同毒株的结构蛋白有异同,与同一流行期间分离的毒株结构蛋白密切相关,但与其它毒株有差异。经过对不同病毒的RNA基因组进行寡核苷酸指纹图比较分析,证明同一来源的病毒一致,而与其它分离株有差异。但还不适用作常规诊断方法。

用病毒中和试验或琼脂扩散技术可以证明毒株之间存在有较小的抗原性差异。最近用单克隆抗体技术(MABs)能更好地区分毒株之间的抗原性。有人用MABs能鉴别常用的疫苗(Bl和Lasota)株,另一些MABs可以区别疫苗病毒和某一地区流行的病毒。Russell和Alexander等用MABs将新城疫病毒及其分离株分成不同组,同一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性相同。

除了鸡能感染新城疫发病、死亡外,火鸡、孔雀、珍珠鸡、雉鸡、鹌鹑和鸽也能感染而轻度发病或死亡。鸭、鹅很少感染本病。从多种发病的或健康的野鸟及笼养鸟中分离出新城疫病毒。

本病主要通过健康鸡与病鸡的接触传染。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潜伏期一般为2~7d。由于新城疫毒株的毒力不同,因此致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Beard和Hanson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1)Doyle氏型:为各种年龄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病变是消化道出血,这一类型又称作亚洲新城疫,最近又称为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VVND);(2)Beach氏型:为各种年龄鸡的一种急性、常为致死性的传染病,以呼啄道和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消化道无出血变化,早期称之为神经呼吸系统病或肺脑炎,这一类型又称速发性嗜神经型新城疫(NVND);(3)Beaudette氏型:似乎是一种致病力较弱的NVND,幼鸡感染后通常死亡,较大年龄鸡感染后很少死亡,主要由中等毒力毒株引起,并可作为加强免疫用的活疫苗;(4)Hitchner氏型:由弱毒株引起的鸡的一种轻度的或不显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这类病毒常用作活疫苗;(5)无致病力的肠型:主要由弱毒株感染肠道所致,无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从肠道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亦可测定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由于新城疫的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随致病毒株、宿主种类的不同及其它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各异,且并非特征性的。因此有赖于抗体及病毒抗原的检出或分离进行诊断。检测新城疫病毒抗体的常规方法为HI试验,其他如单向辐射免疫扩散试验、单向辐射溶血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鸡胚中和试验也已广泛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如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为检出器官或组织中病毒或病毒抗原的快速方法。唯一确诊新城疫及鉴别不同毒株的方法是病毒分离及鉴定。

新城疫的免疫机制比较复杂,除了细胞介导的免疫、体液免疫外,还有局部免疫。上呼吸道和肠道分泌物中的抗体出现同体液抗体一致,但独立于体液免疫。上呼吸道中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A,少量为IgG。滴眼免疫后,哈德腺中也产生类似的分泌物。尽管呼吸道局部免疫的保护作用已经证实,但局部免疫的确切功能仍不十分清楚。

新城疫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防止病毒与易感鸡接触及疫苗接种。免疫接种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毒疫苗。灭活疫苗主要是将含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经灭活剂如福尔马林或β-丙烯内脂灭活后加佐剂制成。早期的灭活疫苗是用氢氧化铝为佐剂,后来发展到用油佐剂,最常用的是矿物油佐剂。除新城疫病毒外,也可在乳化时加入其他一种或多种病毒抗原制成双价的或多价的灭活疫苗,这类病毒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及呼肠孤病毒等。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开产鸡的加强免疫,也可与弱毒活苗同时免疫1日龄雏鸡,它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尤其适合用活毒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鸡群,能产生持续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使用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易保存运输、但成本较高,且不能进行群体免疫。

活毒疫苗有弱毒株和中等毒力毒株两类。不同疫苗毒株毒力有差异,与免疫反应直接相关。中等毒力疫苗有Roakin株、Komarov株和Mukteswar株,常用于4周龄以上健康非产蛋鸡群的加强免疫,可接种于翼蹼皮内、肌肉或毛囊。常用弱毒力疫苗有Bl株、F株、LaSota株和V4株,可滴鼻、点眼、饮水或气雾免疫。V4株还可制成颗粒状投料使用,适合热带地区的鸡群免疫。活毒疫苗价廉,可群体免疫,免疫力产生迅速,并能产生局部免疫。但活毒疫苗可激发其它疾病和引起副反应,免疫期短,需多次重复免疫,易受母源抗体干扰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并使特定的基因能进行分子克隆。因此,有可能使用在载体中表达的克隆基因或新城疫亚单位疫苗预防新城疫。Meulemans等证明,用表达新城疫病毒F糖蛋白的重组痘病毒感染鸡可提供免疫。

单克隆抗体能测定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在评价野毒株和疫苗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关系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并可证实野毒株和疫苗毒株之间抗原性很相似。

【参考文献】:

1 Allan W H,Lancaster J E,Toth B.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Rome,1978

2 李慧姣.病毒学报,1985,1(4);354~359

3 马闻天.兽医生物制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研究会,1987,9:498~506

4 Alexander D J.Disease of Poultry,Iowa.US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1,9:496~519

(中国兽药监察所李慧姣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