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家畜血吸虫病疫苗
释义

【家畜血吸虫病疫苗】
 

拼译:voccines against schistostomiasis of domestic animals
 

家畜血吸虫病中在亚洲主要是对中国的日本血吸虫和非洲的梅氏血吸虫及牛血吸虫进行过疫苗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用灭螺和反复查治的方法控制它有困难,急需增加疫苗这一武器。梅氏血吸虫和牛血吸虫危害家畜,在非洲也认为灭螺、查治都不现实,寄希望于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主要危害人的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也希望最终有疫苗可用,但至今仍在鼠类和灵长类动物体试验作研究。

自从牛胎生网尾线虫幼虫辐照苗研制成功后,对血吸虫也按幼虫辐照苗进行了研究,最早有Taylor(1976)进行绵羊梅氏血吸虫辐照尾蚴和辐照童虫的免疫试验,证明用60Gy辐照尾蚴10000条4次免疫,攻击后可得74%的减虫率;另一组用数目相同的正常曼氏血吸虫尾蚴进行免疫的只有13%的减虫率,说明同种辐照致弱尾蚴的免疫效果优于异种正常尾蚴的。1979年,应用40000条60Gy辐照的梅氏血吸虫童虫4次免疫,最后一次免疫4周后攻击的结果减虫率达60%~65%,免疫55周后攻击效果仍好,说明免疫期长达la。全年用60Gy辐照的10000多牛血吸虫或20000条童虫免疫绵羊获得70%的减虫率。高剂量组效果不比低剂量组的高。在非洲用瘤牛的免疫试验辐照结果相似。1980年,在非洲苏丹首次用这种免疫方法进行了瘤牛的田间试验。用30Gy10000条牛血吸虫免疫30头幼龄瘤牛,另30头为不免疫对照,饲养8周后赶到Umm Hani流行区放牧观察10个月,在放牧早期免疫牛5头、对照牛8头因口蹄疫等原因死亡,免疫牛中4头(15%)、对照牛中11头(50%)因血吸虫病死亡;免疫牛中存活的平均体重略有增高,对照牛中存活的体重略有减低;免疫牛平均减虫率为69%,粪便排卵计算减卵率为82%。

英国和非洲研究者过去在非洲进行的人工感染和活苗免疫家畜试验,已由Martin Taylor详细综述。近期研究中有中国对日本血吸虫黄牛和水牛的辐照疫苗和冷冻辐照和不辐照的疫苗试验。1981年,在美华裔徐锡藩、李书颖和访美学者许绶泰等首次进行的日本血吸虫病辐照苗试验,并获得成功。通过邮寄将感染阳性的钉螺从中国大陆寄去;动物用6月龄的荷兰犊牛,用240~480Gy特X射线辐照的11480条和36700条童虫皮内和肌肉免疫,各组牛的减虫率从54.8%至87.1%不等,360Gy的比240Gy或480Gy的效果都好。1983年,在上海重复进行了实验室免疫试验。用360Gy钴一60丙种射线辐照每头牛免疫2次,用3头黄牛免疫、3头对照,减虫率71.6%,用2头水牛免疫、3头对照,减虫率74.4%。1982年和1983年,都进行了田间试验。1982年,免疫2次,用7头水牛免疫、8头水牛对照,在安徽安庆石马湖农场(轻感染区)放牧5个月,剖杀冲虫后发现免疫牛减虫率75.6%,肝组织减卵率80.9%。1983年,用8头免疫黄牛、9头对照黄牛,在安徽安庆江心洲(重感染区)放牧59~63d,结果减虫率65.1%,肝组织减卵率54.9%。再一次在这重感染区进行的水牛田间试验用水牛9头免疫、9头对照,免疫3次,放牧后屠杀得减虫率75.7%,减卵率70.4%;和1982年相比,虫数和虫卵数绝对数字高得多,但减虫率、减雌率十分接近。可见,辐照苗应用于中国流行区的黄牛和水牛后确实可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机会和发病程度。关于血吸虫病辐照童虫苗的研究虽已达到较满意的田间试验阶段,但这种疫苗必须当天制出,当天用完,因为它不能保存、不能长途运输,所以实际应用比较困难。近10年来,随着E.R.James氏对乙二醇二步加入速冻法的提出,血吸虫病童虫疫苗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James(1985)进行了一个牛血吸虫冷冻辐照童虫苗免疫绵羊的试验。辐射剂量为30Gy,肌注免疫2次,第1次20000条,第2次17000条,2次相隔经23d,第2次免疫后再23d用同种正常尾蚴攻击,结果减虫率49.1%(P<0.05)。许绶泰等在研究制苗技术和进行小鼠免疫试验以后进行了一个绵羊冷冻苗。(包括冷冻辐照童虫苗和不辐照的冻融苗)试验,用100Gy钴-60丙种射线辐照童虫免疫绵羊2次,分别用4050条和8920条童虫,冻融苗皮内注射免疫3次,每次20000条童虫略多一些,以后都用500条同种正常尾蚴经皮肤攻击,结果冷冻辐照童虫苗引起减虫率51%(P<0.025)。冷冻辐照童虫受到辐照和冷冻两次应激,免疫源性低于辐照一次应激的童虫,这是世界公认的。1989~1990年,许绶泰等在黄牛和水牛进行了5个试验:[试验1]1989年进行了一次冷冻辐照童虫免疫水牛的实验室试验,用冷冻辐照从液氮中取出复活能动的童虫10000条免疫组水牛3头、对照组水牛2头,经2000条同种正常尾蚴攻击后得减虫率62%(P<0.05),试验水牛平均体重下降4.6%,但不免疫的下降更多(11.10%)。[试验2]同年进行了一次冷冻辐照童虫苗免疫黄牛的实验室试验≥每头黄牛用10000条冷冻辐照活童虫免疫,共免疫黄牛46头、对照牛3头,攻击500条正常尾蚴后结果减虫率55%。(0.1>P>0.05)。[试验3]1990年,用上述方法免疫一次的水牛5头,和对照水牛6头一起赶赴安徽铜陵老洲重流行区放牧1.5个月后,结果减虫率53%。5头免疫黄牛和6头对照黄牛用同样方法免疫后同时赶赴同地放牧1.5个月,结果减虫率24%,但肝组织减卵率达74%。[试验4]1990年,田间试验后再一次进行免疫水牛的实验室试验,用3头水牛免疫2次(5000条和10000条),另3头水牛免疫2次(10000条和20000条),只作攻击的对照水牛3头,不攻击而只免疫的对照水牛3头,结果剂量高的2次免疫水牛减虫率65%、减雌率68%、生前测定粪便毛蚴(MP50G)减蚴率63%,粪便虫卵(EP50G)的减卵率55%、肝组织EPG的减卵率88%;只免疫不攻击的对照牛3头,未发育出1条成虫。这说明冷冻辐照童虫苗的安全性。[试验5]黄牛冻融苗实验室试验用1、2、3次免疫(冻融苗加BCG)和对照组各4头黄牛,结果免疫1次的减虫率57%、减雌率58%、肝组织减卵率57%,隔2周免疫2次和3次的结果不比免疫1次更好,3次免疫组的减雌率、MP50G减蚴率、EP50G减卵率和肝组织EPG减卵率分别为39%,29%,65%、和67%。

1992年后,中国家畜血吸虫病的疫苗研究已走向提纯抗原疫苗的技术路线,但并不排除把冷冻苗特别是完善冻融苗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兽医用疫苗从后勤和伦理学方面考虑是不同于人用苗的。冻融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改善免疫程序取得稳定保护性效果后可能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家畜应用。已经有了10种左右曼氏血吸虫提纯抗原可作后备疫苗,它们有的来自成虫如P28GST、付肌球蛋白(Paramyosin)gp68,FH(SMⅢ);有的来自童虫如SRP,53,有的已经有了重组基因产物,如P28GST、Sj26;还有来自别的方面如KLH、Abz。这些提纯抗原已经确定各自的分子结构,并证明在鼠类、灵长类动物体有部分保护力,从牛血吸虫成虫制出的P28GST已在非洲瘤牛开始进行免疫试验。中国也已经用提纯抗原如GST、KLH、付肌蛋白在反刍动物体试用。此外也可以用冷冻的辐照童虫苗和冻融苗免疫过的牛类抗血清进行被动转移试验,找出高滴度抗体的血清,进行保护性抗原的识别、分离和定性。从血吸虫虫体制出mRNA,反转录而制成DNA连接到某种载体(如入嗜菌体),并在包装后感染大肠杆菌扩增、克隆成cDNA,然后依靠高滴度抗血清识别或依靠DNA探针杂交法进行目标基因的鉴定、表达而制出大量保护性重组抗原。由於血吸虫免疫机制是多因素的,可能有必要结合几种提纯抗原形成最终高效的基因工程苗。

【参考文献】:

1 Majid A A,Bushara H O,Taylor M G.Am.J.Trop.Med.Hyg.,1980,29:452~455

2 James E R.Exp.Parasitol.,1981,52:105~116

3 Hsu S Y Li,Hsu H F Xu,Shoutai,Am.J.Trop.Med.Hyg.,1983,32:367~370

4 Hsu S Y Li,Xu Shoutai,Shi Fuhui,Am.J.Trop.Med.Hyg.,1984,33:891~898

5 Taylor M G.Immune responses in parasitic infections,1986,2(3):1~41

6 Xu S,Shi F,Wu H.Parasitol.,1991,102:45~46

7 Xu S,Shi F,Shen W.Veterinary Parasitol.,1993:37~50

8 Xu S.Brochure of the 3rd CEC Meeting on Schistosomiasis Research,Leiden,1993,64~65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许绶泰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6 1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