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侯氏制碱法 |
释义 | 【侯氏制碱法】 拼译:Hou’s soda making method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国的工业及生活用火碱完全依赖天然碱及大部分由英国卜内门公司进口的洋碱面。战争使纯碱输入断绝,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制碱工业。为振兴民族工业,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于1918年11月在塘沽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侯德榜博士(1890-1974)应聘为总工程师。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工作,到1924年8月13日用氨碱法生产出第一批纯碱,比日本生产出纯碱的时间(1927年)早3年。正当“永利”蒸蒸日上之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寇疯狂向华北、上海等地入侵,敌人威逼碱厂就范,范、侯等人坚贞不屈,毅然放弃碱厂,率众西至四川五通桥。由于川西用盐历来全靠从深井中抽出的卤水熬制成,盐价奇昂,侯德榜决定探索新的制碱法。当时十分艰苦,试验室设在香港,侯先生在美国纽约搜集资料,遥控指挥试验。到1939年底已摸清了新制碱法的各项工艺条件。扩大试验分别在当时的上海法租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四川五通桥三地进行,最后新制碱法终于研究成功,此法的要点是在氨碱法的滤液中加入固体食盐,并在30~40℃下通入氨和二氧化碳使其达到饱和,冷却至10℃以下即可有氯化铵结晶析出,母液又可回到氨碱法生产中。全部反应式可归纳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为了表彰侯德榜的杰出工作,为中国和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1932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制碱工学著作《Manufacture of Soda》。此书再版后又被译成俄文。1959年在北京出版了《制碱工学》上、下册。解放后,他立即从美国返回祖国参加建设,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年月里,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侯德榜”这一光辉的名字。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