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乙脑灭活疫苗
释义

【乙脑灭活疫苗】
 

拼译:inactivat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子吸血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即使存活也常留有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因此预防非常重要,预防的方法是灭蚊防蚊和接种疫苗。由杀死的乙脑病毒制成的疫苗称乙脑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虽有注射次数少等优点,但存在毒力不稳定,有返祖造成接种后脑炎的可能危险,灭活疫苗则不必有此顾虑,所以至今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仍然是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和防病效果两个方面。

乙脑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疫苗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这些地区的学者,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学者进行的。美国本土无乙脑,由于二次大战后其海外驻军需要曾做了些工作。1935年日本学者首先从病死者脑组织分离到病毒,不仅肯定了病原,也使疫苗研究有了可能。小白鼠经各种途径均能感染乙脑产生典型的病理改变和症状,脑组织病毒产量高达109LD50/0.03ml,被认为是做疫苗的最好材料。1943年,美国赛宾(Sabin)用乙脑病毒感染小白鼠,收获脑组织,研磨稀释加入福尔马林灭活病毒制成鼠脑灭活疫苗。1946年,Warren用鸡胚胎和类似方法做出鸡胚乙脑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曾先后在驻扎日本和朝鲜的美军中使用,未得到满意的效果。

中国于1950~1951年制成鼠脑及鸡胚乙脑灭活疫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注射鼠脑灭活疫苗1、2和3针的保护率分别为76%、83%和96%。随扩大生产、使用,陆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后来虽采取冻融、离心沉淀和乙醚提取等步骤,但仍未能使副反应明显改观。1957年,北京发生几例严重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反应,死亡病例病理解剖证明脊髓有脱髓鞘现象,揭示由脑组织引起。王用楫试验证实,小白鼠脑组织可引起这种反应。1958年起研究鸡胚组织培养疫苗,1960~1966年在全国推广使用,副反应基本得到解决,但流行病学调查保护效果始终徘徊在50%左右。1967年,中国研究成功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经流行病学调查保护率达85%,副反应和鸡胚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相似,1968年扩大生产,推广使用至今。

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生产流程如下:解剖地鼠取肾经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置15L瓶内旋转培养,等细胞成片后弃去营养液,以Earle氏液冲洗细胞面,接种含有少量人白蛋白的细胞维持液和病毒,培养至次日弃去再换以新鲜维持液,至细胞病变75%以上收获病毒液,经过滤后取样做无菌试验滴定病毒,加入福尔马林灭活病毒,待无菌试验合格后过滤合并成为半成品,取样做无菌试验、病毒灭活试验和效力试验,合格即可分装成疫苗。

日本于1954年公布最初的脑炎疫苗标准,用5%感染鼠脑悬液,经离心沉淀取上清液灭活病毒制成,由于含有较多的脑组织,副反应比较严重,1957年改为2%鼠脑悬液,1962年加用硫酸鱼精蛋白、酸性白陶土或碳末进一步去除杂质,1965年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超速离心使总氮降至0.02mg/ml以下,1971年进一步下降至0.01mg/ml以下,1989年生产毒种由Nakayama株改变为P1株,接种剂量由1ml改为0.5ml。

表1 两种乙脑灭活疫苗的比较

70年代以来,两种疫苗的生产工艺均有一些改进,疫苗质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由原来的大方瓶静置培养改为15L瓶旋转培养,解决了大量生产问题;接种病毒浓度由10-4改为10-5以下,减少了疫苗中杂蛋白含量;种毒前由单纯洗涤细胞改为洗涤后种毒再浸泡过夜换成新的维持液,进一步减少残余牛血清的含量,达到和低于WHO允许的标准;减少维持液加量使病毒滴度由105LD50/0.03ml提高到106LD50/0.03ml以上,疫苗效价(50%免疫剂量)由原来的0.001ml降至0.00032ml以下。

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抗原含量较低,经过浓缩和超速离心提纯能明显提高抗原含量和免疫效果,但常引起较高的发热率,原因尚不清楚。

研究发现,以上两种灭活疫苗皮下注射两针间隔7d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后1个月抗体升高,但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不高,维持时间不长,次年需加强注射一针可引起抗体急剧升高,下降缓慢,维持时间延长,一般达3~4a之久。故这两种灭活疫苗均采取流行季节前1个月开始注射,初次免疫皮下注射两针间隔1周,第2年加强一针,之后采用每3~4年加强一针的办法免疫。

两种灭活疫苗对于保护免疫者,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改变乙脑流行病学规律均产生明显效果。1969年起北京市开始使用地鼠肾细胞培养乙脑灭活疫苗,逐步推广对10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发病率由60年代的20/10万左右逐步稳定下降至90年代初的0.1/10万以下,病例数由每年几百人下降至1~2人,打破了乙脑每年1次小高峰、数年一次大高峰的流行规律,个别免疫者即使发病也病情较轻,转归较好。由于重点免疫10岁以下儿童,使病例构成比上表现大年龄和老年人增加,10岁以下儿童减少。日本也有类似情况。

由于乙脑是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不像那些只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容易控制和消灭,加上在国外乙脑流行还有扩大之势,乙脑疫苗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研究开发安全、高效、经济、应用简便的乙脑疫苗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重要的经济价值。生物高技术的发展促使这种研究更加迅速和有效。中国研究用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大型生物反应器工业化生产提纯的乙脑疫苗可望成功,这不仅改变了制造乙脑疫苗的手工操作方式,而且也将使疫苗质量进一步提高。美国和日本学者研究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乙脑疫苗已获得初步成功。用当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乙脑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也是一个活跃的领域,将有助于合成多肽产品预防和治疗乙脑。

【参考文献】:

1 耿贯一.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3

2 王用楫,等.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Induced By Mouse Brain,Scientia Sinica,1964,8(6):970~977

3 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1,15(6):360

4 Umenai T,et al.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 ization,1985,63(4):625~631

5 Gu Peiwei,Ding Zhifen,JE,HFRS Bulletin 1987,12:15~26

6 相泽主税,日本脑炎ワクチン,最新预防接种の知识,东京都平成二年发行,51~62

(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丁志芬研究员撰;王用楫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5 16: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