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用于核素测量中的切连科夫计数技术
释义

【用于核素测量中的切连科夫计数技术】
 

当一个带电粒子通过透明介质,它的速度比相同介质中光的速度还大时,就产生切连科夫辐射。该效应是前苏联П.А.Чepeнкoв于1934年发现的,И.Тамм和И.Φраhк对此作了理论研究。切连科夫辐射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高能物理学家的领地,直到现在,切连科夫计数器仍然是探测高能质子和介子的重要手段。后来,人们领悟到,在水溶液中许多β放射性核素能产生切连科夫辐射,可以利用它进行核素的测量。利用切连科夫计数法测量β放射性核素,有以下几点优于普通液闪方法:直接在水溶液中计数,不用加入有机闪烁液,成本低,无毒性;制备测量样品简便;测量瓶中可充满待测溶液,有效灵敏度高;计数后的溶液可以回收,继续进行化学操作。此外,实验室中普遍拥有的液闪装置不经改装就可应用,不用专门添置设备。这些优点推动了此项研究工作的发展。到70年代末,这种测量方法已达到成熟阶段,对一些影响因素,如溶剂的折射系数和体积的影响、淬灭及其校正、波长移动剂的使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确定了单一核素的计数条件。近期研究工作集中于扩展应用领域以及多核素混合物的测量。

发生切连科夫辐射的条件为 βn>1 式中β为粒子运动的相对速度(粒子速度/光速);n为透明介质的折射系数。对于相对论电子,β和电子能量E(keV)有关:

如介质是纯水,n=1.332,于是电子形成切连科夫辐射时,β必须大于0.7508,由此得到E=263keV.这就是说,只有能量大于263keV阈能的电子才能形成切连科夫辐射。

切连科夫辐射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有很强的方向性,它相对粒子运动方向成θ角发射:由式(2)可知,随电子能量增加,β接近1,cosθ接近0.7508。由此得到,电子引起的切连科夫辐射的最大发射角在水中为41.3℃。

切连科夫过程产生的光子有着确定形状的连续谱分布。理论上,这个谱从X射线一直延伸到微波范围,和计数测量有关的主要部分处在近紫外到蓝色的区域。人们所熟悉的围绕着游泳池反应堆堆芯的蓝色亮光,就是切连科夫辐射。

普通的液体闪烁计数装置不需任何改装就可进行切连科夫计数测量,普通液闪测量3H的仪器设置,对于大多数核素的切连科夫计数都是满意的。由于切连科夫辐射的方向性,仪器在单管型式下计数会有高的计数效率,但本底却增大许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全都设置于符合型式。测量中普遍应用体积为20ml的标准尺寸的液闪测量瓶。瓶子的材料以聚乙烯为最佳,这种材料能使方向性很强的切连科夫辐射发生散射,并且对紫外光的吸收也小,所以,计数效率高且本底低,低钾玻璃瓶的本底次之,普通玻璃瓶最高,但由于价格低廉仍在大量使用。本底计数率(min-1)由于仪器及测量瓶的不同,在几到几十个之间变化。

由切连科夫过程影响探测效率的因素有阈能、方向性和光子产额。在水中只有大于263keV的β粒子才能产生切连科夫辐射,因此,核素放出的β连续谱中低于阈能的β粒子将不能被探测。另外,切连科夫过程的光子产额相当低,辐射方向性也不利于光的收集,因此发射低、中能β粒子的核素的探测效率都较低。这是切连科夫计数法的一个缺点。实验测定一些核素的探测效率结果表明,由于核素的β能量的不同,探测效率有很大差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中低能核素的探测效率。如选择折射系数高的溶剂作计数介质以降低阈能;应用波长移动剂,减弱切连科夫光的方向性并减少吸收。这些措施都收到了明显效果。另外,影响探测效率的设备因素诸如仪器的放大增益及窗宽的设置、样品体积、测量管的材料等都值得注意。

和普通液闪比较起来,切连科夫计数样品的溶剂选择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任何透明液体都能用来做为切连科夫辐射的产生介质。对溶剂的主要要求是,它在蓝色和近紫外谱区能传输辐射能量且只有小的衰减。β粒子形成切连科夫辐射的阈能仅依赖于溶剂的折射系数。在高折射系数的溶剂中其阈能变低。这样,在核素发射的β连续谱中有更多的部分被计数,计数效率将增加。对中低能核素,其效率的提高是很显著的。人们发现,甲基水杨酸(常温下是液体)是一种很好的切连科夫计数介质。它有高的折射系数(1.522),并具有波长移动剂的作用,可大大提高中低能核素的探测效率。实验发现,对18+(635keV)和36Cl(709keV),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可达80%~90%,接近普通液闪水平。

为了得到可重复的测量结果,计数溶液的体积是一个必须控制的参数。每个研究者须要通过实验确定所用装置的体积效率函数。从一些核素的体积效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β核素的能量越低,体积的影响越大。切连科夫计数中体积效应比普通液闪更显著。在应用标准液闪瓶的计数系统中,曲线在接近10ml处通过最大值。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低水平液体样品,人们往往采用最大可能的体积,以求达到更低的探测限。

γ射线和低原子序数的物质,例如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敦散射过程产生次级电子。当这些次级电子能量超过263keV阈能时,切连科夫辐射就发生了。H.H.Ross(1969)用51Mn(没有β辐射)作了实验,其计数效率为5.4%,其中2.4%来自溶剂和γ射线的作用,2.1%来自样品瓶的玻璃,0.9%来自光电倍加管的窗。γ射线的响应和β粒子形成的切连科夫事件在最终效果上是相同的。可以说,β-γ核素较纯β核素只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探测效率。如果在水中加入高原子序数的物质,γ射线产生的次级光电子和康普敦电子就增加了,其探测效率将提高。这样有可能作为探测γ放射性核素的手段。

某些物质具有波长移动剂的性质,它吸收短波长的光(如近紫外光),并在可见光区域各向同性地再发射,这种化合物叫做波长移动剂。在切连科夫计数溶液中加入波长移动剂后,紫外光的吸收和切连科夫光的方向性都减弱了,使计数效率得到提高。这对低能β核素的测量是有价值的。4-甲基伞形酮以及一些萘二磺酸的衍生物已成功地用于此目的。应用波长移动剂将带来某些弊病,比如,制样的简单性丧失了。另外,加入这类化合物后,计数体系就变成切连科夫和普通液闪的混合体系了,由此可能带来化学淬灭。为了克服加入波长移动剂可能引起的化学淬灭,H.H.Ross设计了一种由两个同心室构成的石英测量瓶。内室盛计数溶液,外室放波长移动剂。但未得到普遍应用。

在液闪测量中淬灭现象是影响计数准确性最重要的因素。淬灭分化学淬灭和颜色淬灭两类。在普通液闪计数中,化学淬灭经常是严重的,分子被去激而不发射可见光的辐射。在切连科夫计数中不存在化学淬灭,是由这个效应的性质决定的。没有化学淬灭,制样的自由度就大了。实验表明,强酸如硫酸、盐酸、磷酸、高氯酸,强碱如氢氧化钾、钠、铵,以及相应的盐都不明显降低切连可夫计数效率。在切连科夫计数中,存在紫外及可见光被吸收引起的颜色淬灭。例如,很普通的离子就是强的吸收紫外光的物种,这就基本上限制了应用硝酸溶液去计数。有色溶液特别是黄色和红色比蓝色引起的淬灭要严重。

淬灭引起计数效率降低和脉冲高度谱变化。较高能量核素的脉冲高度谱,发生淬灭时显著移向较低能量,强度有所减少。较低能量核素的高度谱移动较少,但强度降低显著。解决淬灭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消除产生淬灭的因素。(1)稀释法。当待测溶液的放射性水平足够高时,将样品进行稀释,使淬灭物质浓度低于引起淬灭的界限。(2)化学脱色。正因为切连科夫计数不存在化学淬灭,所以可使用强烈的化学手段使样品脱色,并已在粪、尿及血液样品的测量中广泛使用。当淬灭因素不能消除时,需要对淬灭影响进行校正。已经发展的校正方法有:内标定法、内道比法、外标定法、外道比法和分光光度法。这些方法已在普通液闪测量中广泛采用。

切连科夫计数技术已应用到许多领域中的样品测量,如动物和植物组织、同位素制备、环境物质、反应堆排出流以及医学试验等。应用切连科夫计数时,按计数体系的不同可分为单一核素和多核素测量。对单一核素进行测量的技术已很成熟,已有10多种核素实现了切连科夫计数。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32P的测量,其次为90Sr-90Y。利用切连科夫辐射的特点,可以对多核素体系进行测量。例如,L.C.Brown利用阈能效应快速测定32P、33P混合物。32P应用切连科夫计数,而33P低于阈能则完全被“隐蔽”。有些核素的β能量较阈能高得不多,计数效率低,可以在它存在下应用道比法对硬β核素进行测量。如B.Carmon等完成了大量137Pc中切连科夫计数测量90Sr-90Y和106Ru-106Rh。α粒子的切连科夫阈能在1000MeV以上。通常α核素的能量远低于此值。因此,可以在α核素存在下测量β核素。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郭景儒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3: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