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生物地层单位 |
释义 | 【生物地层单位】 拼译:biostratigraphic unite 指具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古生物分布特征的一种地层单位。《中国地层指南》中指出,它是“以化石为基础的三度空间岩石体”,生物带(biozone)是生物地层单位的总称,根据不同的生物特征可以建立不同的生物带,在地层层序中,有许多不含化石的层位,它们不具有生物地层特征,显然不属于生物地层研究的直接对象。 生物地层单位不同于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在任何地层中建立,因为任何剖面都具有岩石地层的特征,生物地层单位只适用于含化石的那部分岩层,它也不像年代地层单位和岩石地层单位那样有不同级别的单位和隶属关系,也不象地质年表那样是有严密的系统性,生物地层单位划分的生物带不一定是相互连接的,可以是不连续的,其时间含义可以有间隔,也可以重叠。生物地层单位分类以生物带为主,但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带之间没有等级序列关系,生物带的含义是一个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并与相邻单位有明显界线的生物地层,构成一个生物带。根据不同类别生物特征,可以建立不同的生物带。《国际地层指南》(1976)认为经常使用的有4种生物带:组合带(assemblage zone)、延限带(range zone)、顶峰带(acme zone)和间隔带(Interval zone)。其中延限带又包括:分类单位延限带(taxon zone)、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 zone),另外有奥佩尔带(Oppel zone)及谱系带(Lineage zone)等。现将主要类型的生物带归纳如下。组合带 系指一段地层内所含化石群某类化石所构成的一个自然组合整体,以区别于相邻地区内生物组合。这里强调以共生为特征的自然组合,因此又称群集带或共生带(cenozone)。所命名的化石既不要求只限于带内,也不一定在带内到处都出现,以能直接观察到的化石变化或标本的富集,或二者为基础。组合带可以指示生态相或年龄。组合带多少和“动物群带”或“植物群带”的含义相同,但这个术语既包括动物群也包括植物群,也可以是某一类化石的组合带。延限带 代表某一地层序列内的化石总组合中任一选定类型出现的总延续时限(或范围)的地层体。“延限”既包括垂直也包括水平。一个生物地层的延限带可以代表某个系统分类单元(种、属、科、目等);一组分类单元;一个谱系的分枝。因此延限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分类单位延限带(Taxon range zone),系指某一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等)的代表生物总延续时限内的地层体,其中以生物种建立的延限带如Pseudoschwagerina uddeni延限带或Calceola sandalina延限带,以属建立的延限带如 stringocophalus延限带,Neoschwagerina延限带;(2)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 range zon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定分类单位延限带的相重叠部分。在选择共存延限带和生物时,应选择时代意义清楚、地理延展范围明显的生物,作为命名的代表。奥佩尔带 奥佩尔(Albert Oppel)在19世纪中叶成功地建立了著名的侏罗纪化石带。奥佩尔带是Stepanov(1985年)所提出的。这个分带是以多种化石的经常独特共生,且以其延限大体上共存为特征,此带的下部标志着某些属或种的首次出现,上部代表某些种的最后消失,其本身标志这些生物的共存时限和空间范围,它大体上体现了共存延限带的概念,但不如共存延限带要求严格,但使用却较方便。顶峰带 亦称富集带(abundant zone),代表某类化石极大发育或发育最高峰,可指一种化石数量极丰富或频繁出现,或指一个属的种数十分发育或富集,但不是其总延续时限的地层体。间隔带 指特定的两个生物地层单位之间的间隔,它本身可以不含特征的化石或只含有不明显的化石,它不具有生物地层特征。间隔带也可以说是界于两个明显生物地层面间的间隔,可以用生物地层对比,间隔带的界线可用下伏和上覆生物地层单位中某些化石的首次出现或最后消失来确定。谱系带 由含有代表一演化线或发育线,或者趋向(指谱系中适应变化的方向)的各分枝化石标本的地层体组成的一种“延限带”类型,其上下界由线或趋向特征改变而确定。谱系带的范围不固定,取决于所识别的形态变化的性质和大小。可包括演化系统内若干个接续的分类单元,也可以包括一个分类单元内从首次出现到后代的过渡或灭绝有先后顺序的各个类型。从理论上讲,建立在几个谱系基础上的重叠的带系统给在生物地层学基础上的时间对比提供可靠的保证。但实际上这种保证往往因为演化过程的不确定性、系统分类鉴定的主观性和形态的变异性而减色,何况还要涉及演化和传播速度的变化问题,谱系带根据标准生物分类单元命名。生物带能指明地层的相对年龄。由于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具有扩散的瞬时性,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它可以“瞬时”地扩散至广阔范围乃至全球。所以对显生宙以来沉积地层相对年龄的确定和对比具有重要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层时代的确定完全依靠化石,当时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可以是同义语。但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严格制约,因环境变更而引起生物迁移,导致生物在横向上的分布明显穿时,同一化石带在不同沉积区的层位界线互有差异。生物地层单位中包括依据各种生物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生物带,它们的延续时限亦多不一致。这样,生物地层单位界线常与年代地层单位不一致,因而呈现明显的、普遍的穿时现象。这是生物地层单位又一显著特点。【参考文献】:1 Hedberg H D著.国际地层指南.张守信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1782 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253 张守信编.英汉现代地层学词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6~174 刘本培等,编.地史学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1~135 吴瑞棠,张守信,等编,现代地层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197~2006 Schoch R.M.Stratigraphy,Principles and Methods,1989.182~194(中国地质大学杨式溥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