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植物幼苗形态学
释义

【植物幼苗形态学】
 

拼译:morphology of seedling
 

幼苗是由种子产生的。蕨类植物以下的有胚植物由孢子产生的幼小植物体称为孢苗。幼苗是种子植物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阶段,其形态学特征和前期的种子、后期的成年植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个体发育可以重演系统发育的生物学规律,植物幼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因而能够补充经典植物分类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提供更充分的论据。此外,掌握植物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对遗传育种、森林更新、植被调查和杂草的化学防除等,都有重大的意义。

19世纪初,德堪多(A.P.de Candolle)、贝恩哈迪(J.J.-Bernhard)等人已区分出幼苗各部分的形态。1885年,克莱布斯(G.Klebs)根据子叶的数目把幼苗分为3大群。1892年,卢伯克(J.Lubbock)发表两本关于植物幼苗形态学和分类学方面的经典著作。20世纪初,布兰德札(G.Brandza)、伯基尔(I.H.Burkill)等人研究了某些科、属植物的幼苗,并用幼苗的形态特征探讨该科、属植物的系统发育。1955年,中国赵璞发表《关于幼苗形态研究的初步报告》一文,但未引起重视。1957年,伦纳德(J.Leonard)根据幼苗的形态特征,把苏木亚科中非洲产的喃果族的和罗晃族的植物幼苗分为7个类型,并对这两个族中的属作了调整。后来,布雷南(J.P.M.Brenan,1967)在《热带东非植物志》的苏木亚科中采用了他的意见。黄晋华在1962年就著有《树木幼苗图说》,后来(1980)又从植物幼苗形态的角度出发,发表植物某些性状演化和植物的亲缘关系的论述。1963年,格鲁什维茨基(И.В.Грушвйчкий)根据子叶的功能,第1次明确提出双子叶植物的留土萌发应区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吸收功能的子叶,属原始类型;一是贮藏功能的子叶,属进化类型。杜克(A.Duke)在60年代发表了几篇关于植物幼苗的文章,对幼苗的形态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隐子叶和显子叶的概念。70年代初,伯格(D.H.Burger)写了一本热带乔木和灌木幼苗的专著,描述了印尼爪哇地区木本植物的幼苗。后来,沙波迪(V.Csapody,1968)发表《中欧双子叶植物幼苗》,穆勒(F.M.Muller,1978)又写了《西北欧低地植物幼苗》一书。1980年,沃格尔(E.F.de Vogel)发表《双子叶植物幼苗》,把双子叶植物幼苗区分为16个类型,并讨论了类型之间的关系;各论分科描述了印度尼西亚的树木幼苗,书中图文并茂。以上所说的绝大部分是双子叶植物的幼苗。

对单子叶植物幼苗进行系统研究是从萨金特(E.Sargeant,1903)开始的,她做了大量的幼苗解剖工作,得出单个子叶是由于两个子叶合生的结论。阿伯(A.Arber,1925)在她一本单子叶植物形态学专著中,研究了这类植物幼苗的子叶维管束,认为单子叶植物幼苗只有一个子叶,是由于植物本身的生长节律所控制的。30年代,博伊德(L.Boyd)写了一本单子叶植物幼苗的专著,涉及了除兰科外所有单子叶植物科的幼苗。她重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在科中用生态型分类,并提出了子叶的形态、幼苗的进化等7个问题。

裸子植物的幼苗形态研究,多是在裸子植物或林业方面的专著中顺便提及,或是一些星散的文章中提到。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希尔和德弗雷尼(T.G.Hill and E.de Fraine,1908~1910),除了对形态描述外,还对幼苗的子叶迹和根初生木质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后来,布雷奥(E.Boureau,1938)和德费雷(Y.de Ferre,1965)根据子叶迹和根初生木质部的关系,把松柏类植物幼苗的子叶分为A、B、C、D4个类型,并讨论了这4个类型之间的进化关系。

生产实践也广泛地利用幼苗形态的知识,如化学除草就要求在苗期能识别杂草,以便尽快将之消灭。从30年代迄今,世界各国都有一些杂草幼苗的论著,如库默尔(A.P.Kummer,1951)描述了300种美国和加拿大农田杂草幼苗;钱塞拉(R.I.Chancellar,1961)记载162种英国的杂草幼苗;瓦西里琴科(Н.Т.Bасильчeнко,1979)写了一本书,记载前苏联常见杂草幼苗将近400种;颜玉树(1989)写了两本中国常见农田杂草的书。其次,是森林、植被调查和定位研究等需要识别林木的幼苗。1960年,瓦西里琴科记载前苏联林木幼苗约700种;1978年,马大浦等从林业生产的角度出发,编写一本树木种苗图谱,记载中国主要林木种苗100种。最后是在遗传育种方面,利用幼苗的形态特征预测成年植株的性状,如美国的布尔邦克(L.Burbank,1847~1926)和前苏联的米邱林(И.B.Mичуpин,1855~1935)的工作是众所周知的。1961年,哈斯克尔(G.Haskell)对幼苗形态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做了较全面的评论。

80年代以来,植物幼苗形态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如在有关豆科植物系统进展的研究中,就有史密斯(D.L.Smith,1981)和杜克(1981)关于豆科植物幼苗的文章;1991年,克利福德(H.T.Clifford)发表文章对双子叶植物幼苗的萌发做了综述性的评论。沃尔茨(Ph.Woltz,1968~现在)继布雷奥和德费雷之后,对裸子植物幼苗的维管系统做更深入的研究,试图把松柏类植物幼苗的子叶类型在裸子植物幼苗中广泛应用,并阐明其系统发育的问题。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植物是形态上很特殊的一个科,其胚和幼苗的结构很特殊,胚芽鞘、中胚轴的本质是什么,至今仍未解决;印度植物学家沙阿(C.K.Shah,1989)等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舌突、盾片和中胚轴等6个区域都属于子叶,这样的见解有助于解决禾本科的系统问题。王世金等(1983)用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形态学特征,把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分为3个类型、7个亚型,后者相当于现代禾本科分类的7个亚科,这说明幼苗的形态特征确能反映植物的系统关系。总之,用幼苗的形态特征来探讨植物各级类群的系统发育仍是很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Lubbock J. A contribution to our knowledge of seedlings.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nd Co. 1892> I : 608. , I :646

2 Boyd L. Monocotylours seedlings, Morphological studies in the post - seminal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 Edinb: Trans Proc Roy Soc. , 1932. 1~224

3 BacHHbweHKO.H T Bcxoflbl jjepeBbeB H KycTapHHKOB.'CCCP:H3fl AKafl HayK. 1960

4 Burger, D H. Seedlings of some tropica trees and shrubs mainly of South East Asia. Wageningge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Publishing. 1972

5 马大蒲,等.主要树木种苗图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6 Vogel E F de, Seedlings of dicotyledons, Washington r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Publishing and Documention. 1980

7 Ye Nenggan. Studies on the seedling types of dicotyledonous plants. New Jersey: Phytologia, 1983,54(3) :161~218

8 王世金,郭本兆.植物分类学报,1983,21(1):1~21

9 叶能干.生物学通报,1988,9:6~8

10 叶能干,植物学通报,1993,10,增刊:11~17

(贵州农学院叶能干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