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地膜覆盖棉田草害
释义

【地膜覆盖棉田草害】
 

棉花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节水、抑制盐碱等效应,是实现其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自70年代末期以来,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南、北方棉区得到了广泛应用,1991年发展到100×104h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膜覆盖植棉国。然而,由于棉田覆盖后生态条件发生了变革,草害明显加重,成为影响地膜棉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不同棉区地膜田的杂草种类和为害不一。钱希1983~1984年在苏北地区普查,棉田杂草分属25科,73属,86种。其中,禾本科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5种;阔叶杂草有鲤肠(Eclipta prostrat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等4种;莎草科杂草有扁行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1982年系统调查,地膜田每平方米土壤累计草数198株,单子叶杂草占14.1%,阔叶杂草占85.9%。李建社、张慧杰等1983~1985年在晋南棉区广泛调查结果,覆盖棉田的杂草种类主要有马唐(Digitaria adscenden)、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苋(Amaranthus sp.)、田旋花(Convolvus arvensis)、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龙葵(Solanum nigrum)、蒺藜(Tribulus terrestri)等局部棉田有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杂草归生程度上,以马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发生量占棉田杂草种类的85%以上,是地膜田的主要防治对象。地膜田每公顷鲜草重和杂草株数依次是露地田的11.8倍和4.7倍。刘德明等1987年在辽宁调查,该地棉田杂草有15科,25种。单子叶杂草有马唐、毛马唐(D.sanguinalis var.ciliar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稗、狗尾草5种;双子叶杂草有铁苋菜、龙葵、藜(Chenopodium album)、田旋花等20种。覆盖田的杂草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出苗,盛期为6月上中旬,末期为7月上中旬;裸地田的杂草各生育期均比覆盖田晚10~15d。郑德龙等(1987)调查,湖北省地膜田的杂草主要是:马唐、香附子、小旋花(Calystegia hederace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吴新民等1985年报道,江苏镇江地区覆盖田杂草以千金子(Leptochola chinensis)、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和马唐等为主,占总数的34.2%,鲜草重占71%,尤以棉花生长的前期为盛;其次为藜和旱苗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等。草量分布上,膜内每平方米有草55.9株,比露地高34%。李娟(1989)在新疆呼图壁调查,地膜田杂草以稗和藜为主,每平方米有草2856株。但在新疆的有些地区,地膜田芦苇则发生较重(王诚,1982)。

上述杂草多为C4植物,光合效率高;棉花为C3植物,光合效率低。因此,在棉田植物生态竞争中,杂草常处于优势地位,水分、养分、光照等易被杂草所掠夺,影响到棉花的正常生长。甚至,一些茎秆坚硬的杂草,还可穿透塑膜,影响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效应。在一些棉麦产区,地膜棉田草情严重时,为丛矮闰的传毒媒介灰飞虱(Laodelphax striotellus)的滋生和辗转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致使与棉田毗邻的小麦田丛矮病严重发生。

地膜田草害加重的原因:棉花实行覆盖栽培后,由于其增温保温,提墒保墒的综合作用,不但利于棉花生长,同时也极利于杂草的萌发和丛生。棉花为喜温好光,需多次中耕的作物。在常规露地栽培条件下,其生育前期的春性杂草,常可结合间苗、定苗、中耕松土等农事活动,予以铲除。而覆盖田杂草囿于膜下,无法继续开展上述传统农业防治。因此,该田的杂草常可滋生蔓延,形成草荒。另外,钱希(1989)通过对地膜田0~10cm土层的温度和营养元素变化的测定结果,也证明覆膜田5~10cm土层最适于杂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有关地膜棉田杂草的防治,自1982年以来,国内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有地利用膜下温度高、湿度大这一特点,将塑膜紧贴地面,四边压实,利用太阳的传导热和气化热将膜内的杂草烫死和闷死,减轻草害,但这公限于个别十分平整的田块和一些肉质较少的杂草。由于生产中的大部分棉田,尤其象垆土下湿地,田里土块大、土块多,薄膜难以难紧地面。加之春风多风大,容易揭膜透气,所以此方法的效果较差或有一定的局限性。据此,覆盖田杂草的防治,除应提高覆膜质量,加强地膜栽培本身的杀草能力外,关键应进行化学防治,将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

据江苏、山西、新疆、湖北、湖南、辽宁等地试验,地膜棉田现行除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48%氟乐灵(1500g/hm2)、48%拉索(2250~3000g/hm2)、48%拉索(1050g/hm2)+25%绿麦隆(1950g/hm2)、25%绿麦隆(300g/hm2)+25%除草醚(3750/hm2)、48%地乐胺(1500ml/hm2)+48%拉索(1500ml/hm2)、48%氟乐灵(600g/hm2)+40%阿特拉津悬浮剂(150g/hm2)等,其除草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60d左右。另外,从山西棉花所、辽宁水保所等地的试验可以看出,地膜覆盖虽然利于杂草生长,但其温度高、湿度大,亦利于杂草种子对药剂的吸收、传导,与敏感的幼芽发生作用。加之,地面覆膜后,可减少药剂外逸,保证用药质量,因此,地膜覆盖具有提高除草剂药效,降低药剂用量的作用。

除草剂的使用方式上,现有多采用先播种,再施药,后覆膜的方法。针对一些除草剂易光解和播种后施药,药、土不易混匀的问题,山西棉花所1986年开展了不同施药方式的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先施药,再播种,后覆膜;或先播种,再施药,后覆膜,这两种施药方法对杂草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而且对棉花生长也无不良影响。但从田间操作看,以前者投工较少,简便易行。棉花揭膜后,田间若发生禾本科杂草时,可选用35%稳杀得(750~1125g/hm2)或12.5%盖草能(750g/hm2)喷雾防治(马恩惠,1986)。

现行一般除草剂对芦苇的防效较差,如有地棉田发生该种杂草时,可采35%稳杀得(1500~2250g/hm2)、20%捕草净(2250g/hm2)或12.5%盖草能(1500g/hm2)喷雾防治,或利用茅草枯的内吸、下导性采取药剂滴心的方法进行防治。

除草膜,是伴随覆盖农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除草方法。其原理为:薄膜中含有一定的除草剂,当它覆盖于地面后,通过地面蒸发在膜上的水蒸气,使一部分药剂转移到土壤中,一部分附着在薄膜上。当杂草的根、叶遇之吸收后,可抑制其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阻止糖类形成,终使杂草死亡。

陕西省棉花所1983年对扑草净除草膜在棉田进行了试验,其除草效果为99.78%~100%,持效期达3个月之久。除草种类包括:马唐、狗尾草、苦苣菜、马齿苋、龙葵、藜、苘麻和刺儿菜,但对莎草无效。赵书珍(1989)、刘永泉(1990)分别在河北和山东两地试验,甲草胺和异丙甲草胺两种除草膜在棉田应用后,同样取得了显著的除草增产作用。所以,除草膜在棉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钱希.地膜棉田化学除草研究简报.植物保护学报,1989,16(2):86~118

2 中国地膜覆盖研究会编.中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74~279

3 李建社,张慧杰,张卓敏.地膜棉田杂草发生特点和氟乐灵防治试验.山西农业科学,1989,7:16~17

4 吴新民.棉花地膜覆盖下不同除草剂的效果比较.江苏农业科学,1983,3:32~33

5 郑德龙,等.地膜棉田化学除草试验,中国棉花,1987,14(2):32~43

6 赵书珍,等.棉田药膜覆盖除草增浊保墒效果.中国棉花.1989,16(2):43~44

7 刘德明,等.覆膜棉田杂草的危害及其化学防除.中国棉花.1987,14(2):45

8 王玉兰,等.乙草胺防除地膜覆盖棉田杂草试验.中国棉花.1991,18(3):42~43

9 李娟.覆膜棉田病虫草的发生和防治.中国棉花1989,16(1):42~43

10 王诚.地膜棉田点滴芽草枯防除芦苇.中国棉花.1982,9(6):45

(山西农科院棉花所张慧杰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3 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