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围产医学 |
释义 | 【围产医学】 拼译:perinatal medicine 又称围生期医学。一般是指孕满28周产后不满7d的,这个阶段的孕妇保健、胎儿生长发育、分娩及新生儿的喂养护理医学。主要由产科医学和儿科医学中的一个分支——新生儿学两者相结合而成,也涉及很多相关专业。人类生命统计分析表明,婴儿期死亡占人口死亡的首位,新生儿期死亡又占婴儿期死亡的60%~70%,生后1周内死亡又占新生儿死亡的一半以上,宫内胎儿死亡及产时死胎又是1周内新生儿死亡的2倍。所以人口死亡大部分是集中在围产胎儿及围产新生儿。因此要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必须抓住这生命开始的阶段,同时围生期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医药卫生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围产医学的进展异常迅速,20世纪30~40年代,新生儿才由产科及儿科医疗护理,应用早产儿暖箱及专门照护;50年代,新生儿学从儿科中专门独立出来;60年代,是胎儿医学建立和发展的年代,建立了一系列宫内诊断方法,胎儿疾病的诊治有了很大发展;70年代,是围产医学建立及发展的年代,在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新生儿监护中心及转运系统,使孕产妇保健、胎儿保健及新生儿保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围产医学在我国起步较迟,但发展很快。1977年在中国上海、北京成立了新生儿协作组,1979年10月在南京召开第1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成立23个省市区协作网,各地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开展围产胎儿方面的保健及研究较多,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仪器。198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欧洲-中国围产监测商讨会,上海、苏州、北京(顺义)都介绍围产保健工作的组织及经验。目前中国围产儿的死亡率居世界中等水平,1980年19个省市统计为20.49‰,在世界范围内为12.4‰~30.0‰。围产医学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围产产科学(围产胎儿),从受精后一直到整个妊娠及分娩,重点是胎儿保健及分娩过程保健,建立了以母子共同为主体的围产保健体系;二是围产新生儿,即新生儿早期,从出生至生后不满7d。从胎儿到新生儿出现环境巨变,能否适应,还取决于孕龄,未成熟者要求条件高,尽管设备能满足或接近宫内生活条件,但总不如宫内的自然调节;出生过晚或过熟儿有多种功能不全,亦要求高于足月儿的护理保健。因此努力提高高危妊娠及高危儿的医疗保健是围产医学的重点之一。孕产妇的保健重点在于高危妊娠的识别及管理。通过生化、放射免疫、超声、电子仪器等先进技术对胎盘功能,胎儿胎盘功能,胎儿宫内发育及宫内储备力的监测,对胎儿疾病的宫内诊断及治疗,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821年J.-Alexandre首次描述用听诊方法可以听到胎心以后,第1次使产科医师与胎儿发生了联系,到1850年听诊胎心法广泛应用于产科;1906年Grana第1次从母腹部取得胎儿心电图;1958年Hon设计了电子胎心监护仪,并可记录胎心;1972年Freman将电子胎心监护仪广泛地应用于产科临床,对胎心图形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提高了对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能力,并广泛用于高危孕产妇的监测。1958年Donald将超声波引进产科,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实时显相扇扫等超声仪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宫内胎儿、胎盘、羊水、脐带等图象,还可观察动态变化,并可录相。不仅可以应用于胎儿宫内发育、宫内缺氧、先天性畸形诊断,还可作羊水穿刺、宫内输血等宫内操作技术,到1980年止,超声波不能诊断的先天畸形只占7%。羊水诊断技术,绒毛活检,胎儿镜检查,胎儿生死的监测——头皮血气分析,孕妇血清酶、激素及尿中激素测定,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胎儿的先天性缺陷及胎儿疾病的宫内治疗,有可能均变成了现实。围产保健的另一方面是围产保健的产科协作网的建立,一般分为3级保健网:1级为基层医疗机构,能处理正常的妊娠及分娩,能识别高危产妇,及时会诊并及时转往上一级医院;2级医疗机构,相当于区县级医院,能处理正常分娩及大部分并发症,有必要的监护设备及人员,向3级机构转送自己无法处理的病人;3级医疗机构,相当于省市级医院或围产中心,有完整的高危孕产妇及胎婴儿的重点监护设备和人力,能解决疑难病例医护及会诊,并负责培养1、2级医疗机构人员。建立孕产妇管理卡,又作为3级保健联系卡。建立建全有效的转运系统,要保证在15~30min内病人能到达转运目的地,并提倡宫内转运,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更为有效。围产新生儿,是儿科领域中独特的阶段,在此时期,无论是生理、病理、疾病的表现,还是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均明显不同于其他年龄组,是死亡率最高的阶段。50年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很高,对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也缺乏预防措施;60年代后,感染性疾病逐渐减少,西方国家建立起新生儿急救中心,进行心肺监测;在70年代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得到预防,对呼吸困难综合证(RDS)进行了呼吸管理,开发微量血化检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筛查,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酸尿症,半乳糖血症以及先天性髋异常,等等。并建立起遗传咨询;8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新生儿急救中心和转运系统,监测系统日趋完善。在整个环节中,特别重视早产儿的护理与治疗,重视危重新生儿监护,不仅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又减少了存活低体重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中国从1978年以来,各地相继开办了新生儿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建立起专业队伍,同产科一起相继开展了各种监测,如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及储备力、先天异常的宫内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引进各种监护设备,建立新生儿监护中心,围产医学专著不断发行,大大提高了中国围产医学的发展速度,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围产医学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很多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些问题还在讨论之中。在中国要深入研究产前胎儿发育,宫内感染,早产儿智力发育,新生儿呼衰及休克的诊治;降低围产死亡率,重点应放在哪一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还是正常体重儿,如何做好产科及新生儿科或新生儿组的密切协作问题。积极宣传及普及3级保健网,做到新法接生,母乳喂养,做到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优生优育。在发达国家,对广泛应用胎心监护,是否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剖腹产?对于救治成功的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发育估测,尽可能减少智残发生。(安徽医科大学附院儿科杨正修教授撰;朱子杨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