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驿传 |
释义 | 【驿传】 拼译:past delivering 中国历史上,驿传作为执行官吏来往和文书邮递的一种交通制度,为现代邮政的先驱,历代以来,共沿袭了约2500多年。驿使,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左传》中载: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死,发兵袭郑。郑国商人弦高正赶着牲畜,去周经商,路遇敌兵。一时急中生智,假托君命,以12头牛犒师,虚与周旋,同时,利用驿传将秦兵犯郑的消息告于郑。秦兵见郑已有戒备,就绕道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而还。可见,当时的驿传通信已经比较完备,而且速度也很快。战国时始设邮驿。邮,是传递书信的机关。《说文》:“邮,境上传书舍也。”驿,是供因公过路的官吏食宿和车马的机构。汉代的驿传通信已很发达,全国各地到处设有驿舍,供歇宿。交通干线上每30里置驿一所,此外,又有邮亭供传递文书。那时,不但中原地区驿传相当普遍,而且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开始有了驿传。隋唐之际,水陆交通发达。据《唐六典·尚书兵部》说,唐时,为加强对全国驿传的统一组织领导,朝廷内六部之一的兵部,专门掌管全国1639所驿站,并在江河码头设水驿86所。驿有驿田,设驿长,置备车、马、船,负责派遣当役驿夫。宋代,每10里或20里设一邮铺,有铺卒传递文书,大路上还设马递铺。战争时期,以士兵代百姓为驿递夫,称急递铺兵,即专门传送军事情报的军卒。元代驿传称“站赤”,组织规模极大,能通欧亚两洲交通。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中国境内设驿站1496处,备有驿马30万匹。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专为军报所设的称站,另外,还有塘、台、所、铺等多种名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廷参照西方国家制度,设立了邮传部,以尚书及左右侍郎为主官,监督执行有关路、航、邮、电的政令。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了2500多年的驿传制度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