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儿科学
释义

【儿科学】
 

拼译:pediatrics
 

一门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促健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其服务对象是身心均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的儿童,此时期内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常见,感染性疾病亦易于发生,环境对机体的影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成人。1987年全世界约死亡1400万儿童,其中1000万死于常见病。儿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断探索有关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的GOBI(儿童生长监测、口服补液、母乳喂养和计划免疫)再辅以生育间隔、辅助食品等措施每年可拯救800~1000万儿童的生命。

18世纪初,在一般观念中,儿童只是成人缩影,他们所接受的营养和医疗同成人一样,只是量不同。这段时期内只有一些关于儿童疾病治疗的零星记录出现在荷兰、法兰西和日尔曼刊物上。18世纪中叶,Coram建立了第1家儿童医院,伦敦成立了弃婴医院,儿科医师及其治疗方法开始出现(如Cadogcm的哺育论)。及至19世纪,婴儿死亡率依然惊人,导致死亡的原因以营养障碍、腹泻和传染病为主。19世纪中叶,Biedert首先对婴儿胃肠疾病进行分类,并倡用含有乳酪、水和糖的代乳方。Camerer于20世纪初详细研究婴儿的代谢,提出儿童营养需要量不论年龄大小均应按体重计算(Camerer定律)。小儿传染病的研究在19世纪亦有较大发展,Brotonneall首先发表了关于白喉和伤寒的专著,Behring试用白喉类毒素防治白喉并导致以后破伤风及蛇毒抗血清的临床应用。19世纪儿科医师对疾病的描述多注重于临床表现,常以描述者的名字命名。如Barlows病(坏血病)、Bitots斑、Stills病、Fallots Tetrad(法乐四联症)等。和其它学科一样,儿科学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发展。Rose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阐述、多种维生素的发现使得一些营养缺乏病得到有效防治,X线(Rontgen,1929)、脑电图(Forssmann,1929)相继问世使小儿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实验免疫学的发展(如卡介苗、霍乱、麻疹疫苗的使用)和抗生素的应用使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1949,Pauling发现镰状红细胞贫血是一种Hb异常的分子病,科里夫人1952年证实肝糖原累积症是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致,1960年Riss通过羊水检查诊断出胎儿血友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疾病的诊断水平在60年代亦有长足进步,Steele和Nadler首先成功地进行了染色体疾病和遗传代谢病的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基本明确。60年代兴起、70年代发展的围产医学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据WHO对38个国家的统计报导:1960~1974年间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每年递减0.27%。

小儿外科作为独立学科在20世纪初形成并逐渐发展。自Fredet和Rammsted(1908,1911)先后采用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后,医学界对小儿外科专业的思想才形成。近20年来,欧美、日、澳等地的小儿外科中心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治愈率达80%以上,静脉高营养的应用可维持婴儿几个月不进食而生长发育良好。体外深低温循环的应用,使小儿先心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大型室缺和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死亡率仅5%左右。

1980年,全球消灭天花,标志着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达到新的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儿童免疫接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中国为80%左右,大多数贫穷国家均在70%以下,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促进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宣言》,并提出了90年代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力争“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在80年代取得了辉煌成就,快速DNA点杂交法、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法、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法、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新方法的应用使基因诊断成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目前已能分析诊断α-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血友病、Ducheme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的遗传基因型。

由于新生儿监护单位(NICU)的普及和先进监护设备的应用,使得未成熟儿成活率大幅度上升。从人羊水或动物肺中提取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已被证实有效。CT和颅脑超声的发展提高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医学界对生物模式的转变也反映在新生儿领域,如新生儿行为测定、母婴同室制度、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等。

由于实验诊断技术的发展,如荧光抗体检查、酶联吸附试验、RNA和DNA核酸基因电泳等新技术在病毒感染快速诊断方面的应用,对于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控制病毒感染的大面积流行有着重要意义。人工呼吸器的改进和应用,血气分析的运用使得呼吸衰竭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段在80年代突飞猛进,心导管的改进如漂浮导管、光导纤维导管等可直接显示各部位血氧浓度,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可无创性了解心腔的空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球囊房隔造口术、弹簧折伞关闭房缺、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肺动脉、泡沫塑料塞子关闭动脉导管等新技术为先心的非开胸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肾小球疾病的免疫发病机理已逐渐明确,以体液免疫为主,亦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发病类型除免疫复合物型和抗基体膜型以外,单纯补体沉积型亦占13%左右。透析疗法、抗凝疗法、肾脏移植及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合并症的治愈率得以提高。慢性肾衰的5年存活率达70%-94%。

腹泻的病原学研究提示:除轮状病毒外,小圆病毒、冠状病毒与婴儿腹泻亦有相关。另外,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隐孢子虫感染逐渐增多。在传统ORS配方的基础上,以枸橼酸二钠代替碳酸氢钠可提高疗效,近年来有人提倡以天然食物为基础(如面粉、小米、玉米)代替原配方中的葡萄糖则更易促进腹泻恢复。

小儿铁缺乏症的大面积普查和实验检测手段的更新(如SF、FEP)使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小儿白血病的分型愈加复杂和标准化,1984年4月FAB协作会重新修订了FAB分型法,近年又提出MIC分型,被认为更有助于选择治疗和判断预后。骨髓移植、成份输血、联合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进展使得白血病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

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学内容愈加广泛、专业越分越细,同时和其它学科的关联日渐密切。以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主导的各国间的互相联系日益显得重要。目前,发达国家中,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传染病和结核病已罕见而变态反应性疾病、先天畸形、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对突出。但一定时期内,推广母乳喂养、QRS疗法、扩大计划免疫复盖率仍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儿科工作者的中心任务。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都鹏飞副教授撰;杨正修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9: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