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释义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女性不孕是指育龄夫妇婚后一直同居,性生活和男方生殖功能正常,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在一定年限内仍无妊娠者。从未怀孕者为原发不孕,曾有妊娠史而不孕者为继发不孕。中医称不孕为“无子”、“全不产”及“断绪”。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发病率由于统计方法不一致,尚无准确的数字,国外一般为育龄夫妇的10%~20%,中国约为1%~10%。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辨证论治和调经种子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方法。辨证以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瘀五型为常见,可分别用毓麟珠或右归饮(丸);养精种玉汤或左归饮(丸);开郁种玉汤或逍遥散;启宫丸或苍附导痰丸;少腹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自1963年以来,各地陆续报道采用江西省莲花县创立的“中药人工周期”(以下简称ACC)治疗不孕症。该疗法是从中医“生殖”有赖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为理论依据,以补肾治疗为基本法则,概括为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结合现代医学性腺轴中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于月经来潮的第五天起,按顺序分别给予促卵泡汤(熟地、当归、首乌、菟丝子、肉苁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肾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七剂,继用促排卵汤(当归、丹参、赤芍、泽兰、红花、香附、益母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肾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五剂,再用促黄体汤(熟地、制首乌、川断、肉苁蓉、巴戟天、当归、龟板)七剂,最后用活血调经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香附、益母草)五剂。该疗法适用于各种因性腺轴功能失调所致的不孕,据384例资料统计,妊娠率达60%以上。

80年代以来,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报道颇多,除沿用辨证论治和ACC外,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法逐渐盛行,即根据中医的辨证结合西医辨病的诊断,明确不孕的原因,然后进行论治。如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辨证以肾虚多见,治疗以补肾为主,或补肾活血或用A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不孕,孙月丽等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补肾方药是从右归丸衍化而来,化痰软坚药物有夏枯草、象贝、穿山甲、皂角刺、胆南星等,治疗74例不孕症,妊娠率为48.64%。李国兰用补肾活血助孕汤(当归、肉苁蓉、蛇床子、益母草、山萸肉、补骨脂、桑寄生、泽泻、覆盆子、菟丝子、赤芍、泽兰、川芎、红花、丹参)为基本方药,结合辨证稍事加减,自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18d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3疗程,共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642例,受孕率为49.22%。对黄体功能不健的不孕症临床常伴有肝郁症者,北京中医医院用清热疏肝理气通络的坤宝Ⅲ号(柴胡、白芍、郁金、橘叶、黄芩、炒栀子、丝瓜络等)治疗30例,妊娠率为30%;对照组用每粒含孕激素10mg的阴道栓治疗,受孕率仅为12.5%。杨燕生等用四物汤为基本方药,肾阳虚者酌加紫石英、仙灵脾、仙茅、菟丝子、覆盆子;肾阴虚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五味子、玄参、麦冬;酌加药每次只选其中1~2味,治疗40例,妊娠率为70.4%。除传统中药汤剂外,已有中成药问世。刘琨等研制的“调经促孕丸”(由鹿茸、仙茅、仙灵脾、黄芪、茯苓、丹参、赤芍等18味药组成)治疗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西医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08例,妊娠率为35.06%,与克罗米芬对照组妊娠率37.19%相近似。输卵管阻塞亦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辨证多见气滞血瘀、肝郁气滞或兼有肾虚,亦有表现为湿热瘀滞者,其治疗方法有:王忠民采用辨证分型结合月经周期用药,治疗145例,妊娠率为53.1%;扶春秀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50例,两年内生育者22例;李祥云据辨证分气滞血瘀、痰湿瘀滞、气虚血瘀、热盛瘀阻五型,治以祛瘀为主,分别辅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温经散寒、益气补血、清热凉血等法,以穿山甲、路路通为疏通梗阻之要药,除内服外,配合中药灌肠、中药离子透入、煎剂药渣热敷腹部患病处等综合方法,治愈输卵管梗阻87例,妊娠75例,妊娠率为86.20%;乐秀珍等对10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口服中药(川棟子、枳壳、青陈皮、徐长卿等)、口服中药加灌肠(固定灌肠药物有忍冬藤、马鞭草、皂角刺、生甘草)、口服中药加通液术(通液药物有西药链霉素1g,氢化可的松25mg),其受孕率分别为20.69%、55.26%、45.45%,以中药口服加灌肠组疗效最高。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报道尚不多,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李超荆教授认为,应用活血化瘀或滋阴降火法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根据实验资料,可观察到抗精子抗体与抗透明带抗体效价的明显下降直至消失。夏桂成对阴虚火旺证免疫性不孕者用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甘草、丹皮、钩藤、地黄为基本方药,结合兼证加减,治疗50例,妊娠17例。针灸或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亦有报道,如刘继章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于月经周期的12~14d,每天依次选用以下3组穴位:关元、归来、三阴交;中极、气海、足三里;命门、承浆、血海,共治疗34例,妊娠率为73.52%。舒沪英等对27例卵巢功能失调的不孕患者采用中药加针刺人工周期法,除按月经周期给药外,于月经周期第12~15d停用中药,用针刺疗法,选中极、三阴交;大赫、气海两组,每日一次交替使用,妊娠率为59.25%。

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机理探讨在逐步深入,已从单纯的雌激素样作用,进入到性腺轴功能调节的研究。廖玎玲等对31例继发闭经妇女分组用中西药人工周期疗法,于治疗前后做LRH-A垂体兴奋试验,结果提示:ACC对下丘脑闭经妇女垂体GnH起正反馈兴奋作用,能明显增强垂体GnH对LRH-A刺激的敏感性,并增强LH贮备合成能力,进一步促进卵巢性激素的分泌功能,提高E2水平;8例下丘脑性闭经患者治疗后,两例妊娠,1例排卵;对卵巢早衰妇女,ACC不仅对GnH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还可能有卵巢抑制素样作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ACC对垂体LH/FSH比值起调整作用,FSH基值及各反应时间FSH均值均比治疗前上升,LH基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各反应时间LH均值亦较治疗前降低。说明ACC对机体内环境起全面调节作用,对性腺轴各级功能改善都有影响。朱文新以十味地黄汤(生地、当归、白芍、淮山药、五味子、茯苓、泽泻、丹皮、党参、甘草)加菟丝子、覆盆子为基本方药,结合辨证加味,并通过客观指标血FSH、LH、亮氨酸脑啡肽(LEK)放射免疫法测定观察,推测该方药作用机制似在调节下丘脑部位功能,LEK可能是有希望诱发排卵的另一类神经介质。

不孕症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要搞清病因,提高诊断水平,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多种新的检测手段,目前一般医院尚不能完全达到,多数停留在有效方药的临床报道,缺乏作用机理的探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仍是今后研究不孕症的一个方向,这种结合将进一步深化,尤其对治疗难度较大的不孕患者,中西医药结合疗法将提高治愈率。对高泌乳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高促性腺素闭经等所致的不孕症以及免疫性不孕症,已引起广泛重视,今后应当开发出较理想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方药。

【参考文献】:

1 孙月丽,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6∶14

2 扶春秀.湖北医药杂志,1983,4∶19

3 王忠民.中医杂志,1985,26(8)∶35

4 杨燕生,等.中医杂志,1986,10∶34

5 刘琨,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5∶14

6 金赫炎.中医杂志,1987,10∶62

7 李国兰.湖北中医杂志,1988,5∶16

8 李祥云.中医杂志,1989,7∶33

9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1990,4∶51

10 乐秀珍,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3)∶19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蔡莲香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9: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