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赤道式天文仪 |
释义 | 【赤道式天文仪】 拼译:equatorial astroscope 赤道式天文仪最早起源于中国,是赤道式天文望远镜装置。因为由地球自转而导致的天体周日视运动是与地球赤道面平行的圆周运动,所以赤道式装置令一个基准面与赤道平行,以便于观测天体。约自公元前2400年开始,中国就采用赤道坐标系来定向和测度天空位置。这种坐标系就是把地球的赤道坐标系投影到天球上,有天极、天赤道、赤经和赤纬的划分。这种坐标系不同于古代欧洲人所使用的黄道坐标系。在观测天象时,黄道坐标要用角度计量,很不便利。16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赤道系不仅方便,而且还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赤道坐标系首先为丹麦著名科学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所采用。从此,西方逐渐由黄道坐标系统向赤道坐标系转化。为了精确测定和观察天体,中国学者还制造了大量的观测仪器。这些仪器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浑仪”是中国古代观测仪器中最重要的一种。这种仪器由代表不同意义的几个大金属圆环组成。穿插在一起并交于两点,形成一个球体。最外层的两个环相互垂直,并能绕轴旋转。赤纬环的刻度由在其平面内也可旋转的窥管指示读数。这样通过窥管观察恒星时,就可得出恒星在赤道坐标系上的确切位置了。公元前52年,中国天文学家耿寿昌制造了第一个恒定的赤道环。公元84年,傅安和贾逵又在浑仪的赤道环上加上了黄道环。大约在公元132年,张衡制造了一台演示用的水运浑仪,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台水力驱动的天球仪。水运浑仪还是一架天文钟,通过的它的等速运动,可以报告时刻。真正的赤道式装置的创始人是郭守敬(1213-1216),他于1276年制造了简仪,大大简化了结构复杂而又不便观测的浑仪,中国最早的赤道式仪器——圆仪或称璇玑衡,它的创制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比郭守敬的时代约早1700多年。自郭守敬之后,赤道式装置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