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老年营养代谢 |
释义 | 【老年营养代谢】 拼译:senile nutritiion and metabolism 营养不良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各种慢性疾患进展的后期表现。资料表明:在老年病房,4.5%男性和5.2%的女性营养不良,除去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外,65岁以上老人11.2%营养不良;严重消耗性营养不良者,男性占4%,女性占8.4%。营养不良会削弱免疫功能和机体的适应机能,引致小病酿大。同时,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若伴有营养不良,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增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了解老年人的营养代谢,重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对老年人的生存和老年病的防治,有极其重要意义。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有:生理机能减退,营养摄取不足,药物引起的营养缺乏,社会经济水平低下,心理状态以及各种医疗问题的相互影响。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老年人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低于壮年人。当非脂肪体积自100%降至70%所谓“氮死亡”的过程时,肌肉体积和内脏蛋白减少,免疫反应受损害,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器官功能障碍以至适应能力丧失等等。低蛋白血症是老年人的特点。由于蛋白质吸收过程中酶的作用减弱以及小肠功能减退,吸收的蛋白分解不充分,故造成机体内不全分解产物肽增多,而血清中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正常值均低于壮年人,特别是苏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降低尤为明显。甘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则无任何改变,唯有精氨酸明显升高。老年人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及碱性氨基酸之和也低于正常范围,特别是中性氨基酸减少。由于肾功能减退,氨基酸再吸收减少,肝功能降低或老年并发的细胞功能降低,使得肽类利用减少,代之以必需氨基酸消耗增加,故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之比值升高。若有某种疾患,使其比值进一步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蛋白合成率比年轻人低1/3,若以身体细胞体积或基础代谢率计算,这种蛋白合成率降低或许比实际更明显。同时蛋白质合成速度的极限也较年轻人低。故要维持正常氮平衡,老年人每天需摄入蛋白质约0.8g/kg,达到总热量的12%~14%。脂肪代谢:脂肪占总热能的15%~20%,由于脂肪可以在体内储存,故老年人很少见到因脂肪缺乏而引起的病变。然而,脂质代谢的紊乱可使老年人产生一系列疾病。老年人胆汁酸减少,脂酶活性降低,故消化脂肪的机能低下。又因消化吸收机能减退,单酸甘油脂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使得肠粘膜再合成三酸甘油脂减少。同时胆固醇的吸收也减少。由于80%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当年龄增加时,其转化速度降低,进入肝脏的胆固醇以及胆固醇的合成均减少。此外,脂肪组织分解能力下降,其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也减少。经肠道吸收、合成或肝脏合成的胆固醇、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大部分释放入血,在血中受脂蛋白脂酶(LPL)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作用。甘油三酯(TG)则以CM及VLDL形式出现于血中。老年人因LCAT、LPL活性降低,故细胞内代谢能力下降,有利于末梢胆固醇贮存以及TG的增加。据文献报道,胆固醇和TG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男性40~50岁达高峰以后下降;女性推迟10~15年。50岁以后游离脂肪酸增加,40~50岁脂蛋白VLDL和LPL达高峰以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几乎不受年龄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体内脂肪合成、分解、排泄能力均降低,脂肪在血和组织中堆积,故老年人易肥胖。一般老年男性脂肪的摄入量每日约30~50g,女性为30g左右。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好应占脂肪总量的1/3,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每日进食的胆固醇量以不超过300mg为宜。糖的代谢:老年人葡萄糖耐量减退并且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的胰岛释放模式为低反应性,其原因为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感受性降低。同时,因胰岛素结合部位的数目减少,末梢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性低下,而结合部位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则无改变。Chen实验指出,老年糖耐量减退原因是β细胞缺陷和胰岛素耐受兼有之。老年人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问题较少,但是当摄入并吸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时,会造成蛋白质缺乏,产生蛋白质热能(PCM)不足。慢性酒精中毒者,常靠大量饮酒产生足够的热能,但缺乏蛋白质成份。老年黑人和东方人,因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常发生乳糖耐量降低,易发生老年代谢性骨病。老年人食谱中,约有60%~70%的热能来自碳水化合物。由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蔗糖、果糖等)在体内可转化为甘油三酯,故老人不宜吃太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食品,特别对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忌食甜食,但对复杂碳水化合物食品如粗粮,一般可不必限制。水与无机盐:由于各种内脏器官的自然衰老,老年人对水与电解质失衡的耐受性及代偿能力常较年轻人差。身体总水量,在60岁以上者,男性为51.5%~52%,女性为42%~45%,而且细胞外液比年轻人多,故老年人对大量补液的耐受性降低。总钾量减少,在老年人与青壮年间有明显差别,年龄愈大,总钾量愈低。通常细胞合成需要钾,1g氮:3mmol钾,热量与钾的关系是4184kJ∶50mmol钾。因此,老年人每日钾的需要量约为50mmol。身体的总钠量老年人与青年人相似或稍增加。由于钠量变化不大,而钾量降低,故可交换Nae/KE比率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与细胞外水分增加共同造成老年人易发生浮肿的条件。一般老年人食盐量为3g/d。过多吃盐会使水的贮留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随着年龄增长,由于钙的摄入不足,肠吸收减少,钙磷比例不适,使骨髂密度减低。故60~90岁老人30%有骨质疏松。同时也与VitD及其代谢产物缺乏、接触阳光少等有关。故要维持钙平衡,每日需钙量应为520~600mg。磷在能量利用时需要量增加,正常量为4184KJ∶20mEg磷。老年人体内的磷需要量与青壮年相似或稍增加。当摄入磷过多时,会影响对钙的吸收。镁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人血清中蛋白结合镁呈下降倾向。故老人每天镁的基本需要量为0.04mg/kg。锌对正常免疫反应和组织再生极为重要,是许多酶和高分子的组成部分。严重缺锌可引起生长迟缓、伤口愈合缓慢、秃发和皮炎,影响RNA、DNA合成。每日2.2mg锌,可以维持其平衡状态。铜是酶的组成成分,与抗体生成有关,可影响铁的代谢。老年人血清中的铜和血浆铜蓝蛋白呈增加趋势。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也增加。硒有抗氧化、抗癌作用,缺硒可致克山病,老年人硒呈下降状态。在糖脂肪代谢中,铬有着很重要作用,老年人缺铬,可致糖耐量降低。对于长期TPN者,更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维生素:由于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又几无贮备,故常会出现缺乏症。老年人咀嚼能力差,唾液分泌减少,胃粘膜萎缩,小肠蠕动力低下,吸收功能减退,故易产生脂溶性维生素摄取减少。此外,老年人胰酶活性降低,胆酸盐减少,影响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易形成微胶粒,使之成为水溶性的而通过粘膜细胞。VitA在老年人并不低下,增多和缺乏对血清VitE浓度无明显影响。VitD的活性型尤其是1,25(OH)2D3在老年人表现为减少,故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极为常见。老年人常发生感染,而予以抗生素治疗,结果肠道细菌显著减少而产生Vitk2量明显降低,容易造成VitK缺乏。美国曾对65岁以上健康老人的营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维生素B1、B2、B6、B12、C、D、叶酸等的生化指标低下。因此,老年人应注意维生素的供给(见表)。表1 老年人每日维生素供给量 【参考文献】:1 福井田郎,手术,1979,33(4):385~3902 野间昭夫,日本临床,1981,39(3):62~683 Steffee W P.Bull New York Acad Med,1980,56(6):569~5734 Chen M,et al.J Clin Endocrinolmetab,1985,60(1):135 Wagner P A,Geriatrics,1985,40(3):1116 Gupta K,et al.Geriatnics,1988,43(2):877 Lehmann A B.Age and Ageing,1989,18(5):339~3438 山口贤次.最新医学,1990,45(4):753~755(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雷勇主治医师、汪恭恕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