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男性不育的辨证论治 |
释义 | 【男性不育的辨证论治】 拼译:seection of treatrn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male infertility 男性不育是很多疾病引起的一种后果,它本身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中医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使男性不育的治愈率达50%,总有效率可至97%。这在治疗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保护男性劳动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医对男性不育的研究,以《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指导,在明代形成“肾学说”的理论框架。到了清代,中国现存以“男科”命名的第1部著作《傅青主男科》问世,所述亦不出肾水肾火之说。1983年,由林宏益、曲锡萍首先提出湿热蕴郁和气滞血瘀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两个重要因素。1986年,洪广槐、董文媛也提出在男科疾病中运用痰瘀同治的法则。1991年《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一书出版,对不育症的临床分证已列有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和痰湿内蕴证3个证型。这种以活血化瘀为主并与现代血液流变学相呼应的治疗方法,发展和补充了传统补肾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男性不育的治愈率。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1.继续应用传统的调补肾阴肾阳为主的方法。1984年,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用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33例,以服中药100剂为一疗程,其中无精虫者3例,不射精症14例,精液不正常者16例。这组病人临床表现有头昏、腰疫、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性欲淡漠、睾丸胀痛等。他们认为男性不育症通常由肾亏、精虚、气血两亏所造成,一般属于虚证,按辨证分型属寒者为阳虚,属热者为阴虚。33例患者中阴虚26例,阳虚7例。他们还认为在以往的治疗中对男性不育患有阳痿症状者,即不分阴虚阳虚,也不辨属寒属热,一概给予牛鞭子、狗肾粉、鹿茸,注射丙酸睾丸酮、绒毛膜上皮促性腺激素等,此法对阳虚型者尚可,对阴虚型属湿热过甚、伤阴劫精者,诚负薪救火,反致祸害。根据“虚者补之”的原则,以补肾填精、两益气血为主,再分辨其阴虚、阳虚和临床症状,随症加减。所用方剂为自拟五子地黄汤,其组成为:枸杞子9g,菟丝、覆盆子、淮山药各12g,车前子9g,五味子4.5g,泽泻、当归、茯苓、丹参、白芍、生地、党参各9g,甘草4.5g。方中的六味地黄汤为补肾主方,四物汤为补血主方,两方合用功在肾血双补,配党参以补气,佐甘草以和中,更加菟丝、枸杞、覆盆补肾填精种子,车前一味益精而通尿窍,故孕育可望。本组33例中精液异常16例,孕育9例(55.20%);不射精14例,孕育10例(71.40%);无精虫3例,孕育1例(33%)。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中医男性科门诊用自拟天仙益精汤(由仙灵脾、黄芪、熟地、白术、龙骨各15g,小茴香6g,附子10g,桂枝6g组成)治疗男性不育87例,生育30例(34.50%),精液正常38例(43.70%),精液好转11例(12.60%),总有效率90.80%。2.男性不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破传统的男子不育以补肾为要的理论,进一步深入到活血化瘀的法则。例如现代医学对免疫性不育症的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生殖系感染,使用避孕套、宫内人工授精为常用的治疗措施。现代医学的免疫疗法多无特异性,除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外,也同时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使整个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长期使用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有些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各自发挥不同作用或作用于不同环节,复方中各药之间相互配合,又能消除副作用。故中医中药治疗起着整体性调节作用,既可提高已被减弱的免疫稳定功能,又可消除有害的自身免疫反应。1988年,山东中医学院附院不育门诊和中心实验室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资料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对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如鸡血藤、红花、丹参等对已沉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坤草、山甲珠、水蛭、虻虫可抑制抗原体免疫反应所致的病理损害;丹参、三七、郁金能消除血液中的过剩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川芎、赤芍、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川芎、丹皮、赤芍、王不留行、芍药、桑枝等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上述研究资料说明其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活血化瘀法的祛瘀生新作用,颇似免疫反应的自身稳定作用,对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普遍的治疗意义。他们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免疫性男性不育闯出一条新路。活血化瘀法可以治疗造成男性不育的多种生殖系统疾病。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林宏益、曲锡萍治疗的540例男性不育中,103例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占19.07%;不射精34例,占6.30%;前列腺炎27例,占5%;输精管阻塞5例,血精者5例,各占0.93%;精液凝集块不液化者59例,占10.93%;高精子密度(超过2亿/毫升)7例,占1.30%,总计240例,占540例的44.44%。这些患者的基本病理都属于中医的气滞血瘀,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使之良性循环,用自拟方通育汤(路路通、海藻、昆布、龙胆草、鸡血藤、牛膝、地龙各30g,知母、黄柏各20g,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赤芍各15g、广木香、甘草各10g组成),治疗有效率达87.41%。男性不育的致病原因,在发展中国家男子附属性腺的感染是主要病因,而发达国家中常见的是精索静脉曲张。在中国某些地区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35.57%。对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者多数主张采用手术疗法,但也有人认为手术治疗不能改善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和妊娠率,而且对大多数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的患者来说再无第2次手术治疗机会,所以运用中医药活血化瘀方法改善精索静脉的血运状况,进而改善导致睾丸损害的生理环境,临床初步观察已收到明显的疗效,其治疗的重复性是手术方法不可比拟的。如果将电子学、超声学、放射学等学科的成果引入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者的诊断和治疗,其疗效将是可观的。【参考文献】:1 佟慕光.不孕与不育,1984,438~4392 林宏益,曲锡萍.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87,1083 曲锡萍,林宏益.河北中医,1987,9(5)∶47~484 洪广槐,董文媛.河北中医,1988,10∶5~375 金维新.河北中医,1988,10(6),23~246 曹坚.实用男性学,1988,62~657 汤清明,陈国林.河北中医,1990,12(3)∶45~468 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1991,207~215(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曲锡萍主任医师、林宏益主任医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