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甲脒类杀螨剂的神经毒理作用
释义

【甲脒类杀螨剂的神经毒理作用】
 

拼译:neurotoxicological action of formamidine miticides
 

螨虫生长或寄生在植物、家畜和人体上。由于螨虫有好吃和损坏食品或其他产品的习性,给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在经济上也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开发研究杀螨剂具有重要的意义。1976年诺尔斯(C.O.Knowles)指出,在数种杀螨剂(有机氯、有机锡、杂环类等)中,甲脒类是一种特效的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杀螨剂。国内外常用的甲脒类杀螨剂主要有单甲脒(U-40481)、双甲脒和杀虫脒,它们具有杀螨兼杀虫作用,同时对其他杀螨剂有抗性的螨也同样有效。

1972年,阿博-卡特瓦(Abo-Knatwa)等发现甲脒类杀螨剂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影响。体外试验表明,10-5mol杀虫脒可激活线粒体ATPase的活性;剂量增加至10-1~10-2mol时,可以抑制Germania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水平的50%。杀虫脒还具有类似于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能力。当杀虫脒的浓度达到10-4mol以上时,杀虫脒可解偶联但不抑制氧的摄取;而双甲脒可完全抑制线粒体呼吸,此时加入ADP或2,4-二硝基苯酚均无作用。1973年,阿齐兹(S.A.Aziz)等报道在体外试验中观察到单甲脒、杀虫脒对大鼠肝脏单胺氧化酶(MAO)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与经典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相比属中等程度。1978年,梅特尔(L.Maitre)提出杀虫脒对大鼠肝脏和脑内MAO活性的抑制呈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还观察到杀虫脒对肝脏MAO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对脑MAO活性的抑制作用为强。MAO可依据底物特异性及专一性抑制剂的不同,分为A型的及B型的。A型MAO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可被clorgyline抑制;B型MAO则主要催化一些脂溶性较高的物质如苄胺、PEA的脱氨作用,可被ceprenyl所抑制。有试验资料表明,甲脒类杀螨剂可选择性抑制A型MAO;也有报道,甲脒类杀螨剂选择性抑制B型MAO;同时还有资料表明,甲脒类杀螨剂对A型的和B型的MAO均具有抑制作用。

甲脒类杀螨剂对脑组织中MAO活性的抑制可影响单胺类递质的代谢,导致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蓄积。1973年,比曼(K.W.Beeman)等给大鼠腹腔注射杀虫脒,给药后1h将动物处死,测定全脑的5-HT和NE的含量,结果表明,杀虫脒组动物全脑的5-HT和N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70%和22%,故认为杀虫脒抑制动物体内的MAO,从而使5-HT和NE蓄积。1982年,贝利(B.A.Baitey)等将25mg/kg杀虫脒给大鼠腹腔注射,染毒14h后,出现全脑多巴胺(DA)和NE水平升高。有人认为杀虫脒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似乎与MAO活性受抑制而导致5-HT和NE在体内蓄积有关,因此预先用1-甲基-丁醇胺麦角酰酒石酸盐封闭5-羟色胺能受体,用酚妥拉明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或者同时封闭两种受体,而后再给予致死剂量的杀虫脒,结果表明无论是阻断5-羟色胺能受体或α-肾上腺素能受体或者封闭上述两类受体,均没有减少杀虫脒中毒所致死亡。以后又对狗、兔、猫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表明MAO的抑制不是杀虫脒急性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杀虫脒的局部麻醉作用引起心血管系统衰竭,致血压降低而死亡。

Ca2+参与神经膜的兴奋、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肌肉收缩等神经系统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Ca2+在细胞内依赖Ca2+通道,Ca2+泵及Na+、Ca2+交换等维持着细胞内外及不同亚细胞结构之间的浓度梯度,这是Ca2+发挥上述重要功能的基础。1984年,鲁滨逊(C.P.Rotinson)等的研究资料说明,单甲脒及杀虫脒可以干扰体内Ca2+的生物转运从而影响Ca2+的生理功能。1978年,泽连斯基(J.D.zetenski)等发现杀虫脒可以增加家兔主动脉肌条的Ca2+外流,而且主要影响松弛结合的Ca2+储存。单甲脒可以降低家兔主动脉肌条对Ca2+的摄取和促进Ca2+流入肌浆网及线粒体内,亦可直接刺激Ca2+流入肌纤维而引发肌肉收缩。

1987年,维吉尼亚(C.M.Viginia)等用不同固定强化程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双甲脒及杀虫脒对神经行为的影响。低剂量双甲脒显著降低固定时间而不影响固定比率;杀虫脒则同时影响固定时间和固定比率。食饵运动条件反射试验资料表明,当给猫经口注入3mg/kg杀虫脒时,猫对阳性条件反射信号反应迟钝;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阳性条件反射消失,但是鉴别条件反射没有出现变化,提示杀虫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1983年,拉维库玛(V.C.Rarikumar)等用转轮操作试验研究了低剂量单甲脒对小鼠运动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甲脒可显著降低受训练小鼠的转轮能力。1~8×10-4mol的单甲脒可以抑制超强电刺激膈神经或大鼠的膈肌所引发的等长收缩,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说明单甲脒对肌纤维可能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1984年,博伊斯(W.K.Boyes)在大鼠杀虫脒急性中毒后,用诱发电位技术探测了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图形反转诱发电位(PREPs)各波的波幅均升高,闪光诱发电位(FEPS)的波幅没有变化;PREPS及FEPS的潜伏期均延长,说明杀虫脒可能对视觉反射通路的功能发生影响。对于脑干记录的听觉诱发电位,杀虫脒仅影响N4-P4波的幅度,但可延长P1峰后所有波峰的潜伏期。这个现象提示杀虫脒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双甲脒亦可产生上述杀虫脒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说明双甲脒亦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人们应用神经生化、神经行为和神经生理等方法对甲脒类杀螨剂进行了神经毒作用机理的研究,但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其神经毒作用机理尚未阐明,尚需深入研究。另方面也应进一步探讨该类化合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以及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如果从分子生物学方法着手探索其诱变作用、致癌作用和诱发的机理,不但对该类化合物有重大价值,而且对阐明化学物质诱发突变和致癌作用的机理也会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之外,还应对接触人群进行生物监测,以便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淑洁.卫生毒理学进展,1984,1∶76~87

2 Boyes W K,et al.Produced ty chlorodimeform.Neuropharmacology,1985,24(9):853~860

3 Moser V C,et al.Toxicol Appl Pharmacol,1986,84∶315~324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王淑洁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