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大肠菌群研究进展
释义

【大肠菌群研究进展】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以大肠杆菌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C下24h内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这群细菌在生化学、血清学性状方面不完全相同,根据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及枸橼酸盐利用、H2S产生等生化学反应和明胶试验,以及动力、44.5C乳糖分解能力等,可将其分为大肠埃希氏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4种。这是中国当前关于大肠菌群定义的基础。根据这一定义,大肠菌群的细菌基本上包括了正常人粪便中的全部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也即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丛,在粪便中大量存在。成年人的粪便,每克约有大肠菌83万至100万个。人自出生后即有大肠杆菌进入肠道寄生,并持续终身,通常并不致病,而且尚能合成部分维生素B及K供机体利用;某些菌株还能产生大肠菌素,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生菌的繁殖,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机体的危害。不过,在一定条件下,大肠杆菌离开肠道侵入机体其他部位时,亦可引起疾病,所以大肠杆菌可被视作条件致病菌。此外,部分产生毒素的大肠杆菌,则有致病的作用,可以引起婴儿或成年人腹泻,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表1 大肠菌群分类

△:拟列的。I、M、vi、C分别代表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和枸橼酸利用4种生化学试验。

大肠杆菌于1885年由T.Escherichia首次分离鉴定,并定其属名为大肠埃希氏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1个种。

大肠菌群所包括的细菌,除存在于肠道者外,在自然外界的土壤和水中也大量存在。肠道的大肠菌群最适宜的培育温度为37℃,当温度升高至44.5℃仍能发育;而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最适生长温度为25C左右,但在37C也能生长,如温度提高到44.5℃就不能生长。所以,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可以将来自自然环境的和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开来。37C培养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总大肠菌群,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和人粪便中的大肠菌群;而44.5℃培养生长的大肠菌群则称作粪大肠菌群,只包括肠道中的大肠菌群。

粪便中除一般正常细菌外,也可能有肠道致病菌和病毒存在,因为粪便既有健康人的粪便,也有肠道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如果食品或水受到粪便污染,就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也即可能有肠道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从而具有通过污染的食品或水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或流行的可能。因此,检查食物或水有无病原微生物,对于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直接从自然环境或粪便中检出病原微生物是难以做到的,这一方面由于病原微生物数量远较非病原性微生物为少,检出机率极低;同时也难以解决直接检出在技术上的高难度要求,无法推广。

如果选择1种细菌,能反映粪便的污染状况,以这种细菌作为指标菌,用以评价食品的或水体的卫生质量,那就较之直接检索致病微生物简易得多。

粪便中大肠菌群数量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它的存在与人类的活动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密切相关。它排出体外的存活时间和抵抗力,与肠道病原微生物大体相似,基本上具有作为指标菌的一般特性,1974年在中国即已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并应用至今。

大肠菌群数的多少,表明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人畜粪便对外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而大肠菌群不论在粪便中或是在外界环境,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细菌型别是多种多样的,在型别比例方面,粪便中的与外环境中的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又是相关的。

大肠菌群由于外界生活环境的改变,诸如存在条件、人体肠道机能紊乱以及外界不同环境的影响,其生理特性会发生变异,使其群内菌型组成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返祖现象。

研究资料证实,粪便排出体外后,开始时以典型大肠杆菌占优势,经过2~3周后,菌型发生变化,转而呈现非典型大肠杆菌(大肠菌群中的其他型别菌)占优势。还有资料证明,大肠菌群细菌在4℃冰箱保存一定时间以后,其形态和生化特性会发生变异,各菌型之间能互相转变。

正常人粪便中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则以非典型大肠杆菌也即大肝菌群中的其他型菌为多。腹泻病人粪便,也发现非典型大肠杆菌明显增加。这与大肠杆菌排出体外受外界环境影响,以致在型别上发生变异的现象相类似。由此可以看出,大肠菌群的生化学分类并不稳定,是可以互变的。

一般认为,产气杆菌与粪便的关系不大,但实践中发现,产气杆菌不仅在外界环境可以检出,而且在粪便中也可以检出,尤以腹泻病人粪便检出率为高,这不仅表明为粪便污染,而且还可以认为是具有危险性的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作为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指标菌,尽管已经发现其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它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和对氯的抵抗力都不及肠道病毒强,故尚待寻觅一个比它更为适宜的指标菌。所以,以大肠菌群作为评价食品的和水的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当前仍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长沙市卫生防疫站李光忠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