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外科学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释义

【外科学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
 

拼译: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tates in surgery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地更新变化。在古代,中国外科学的范围曾仅限于身体外表疾病和外伤;在外国,外科学也仅仅是用单纯的手术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的外科“Surgery”一词源于希腊文的“cheiregon’”,“cheir”的译意是“手”,“ergn’”的译意是“工作”,说明外科医师治疗疾病是靠手操作进行的。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获得比较明确的认识,以及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地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包括许多体表的和内部的疾病,而且有了丰富的技术和理论作为指导。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可分5类:(1)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多指(趾)、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肛管直肠闭锁等,均需施行手术治疗。后天性畸形,如烧伤后疤痕挛缩等,也多需手术整复,以恢复功能和改善外观。(2)损伤。由暴力或其他致伤因子引起人体组织的破坏,如挫伤、切割伤、骨折、内脏破裂、烧伤、战伤等,多需手术或外科处理,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3)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人体,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损害、破坏、坏死和脓肿,这种局限的感染病灶适宜手术治疗,例如坏疽性阑尾的切除,体表脓肿的切开引流等。(4)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乳房癌、胃癌等,绝大多数的肿瘤需要手术处理。良性肿瘤切除有良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或缓解症状的目的。(5)其他性质的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等;结石形成,如胆石病、尿路结石;内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常需外科手术治疗予以纠正。

现代外科学,不但包括上述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此,现代外科学必需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疾病一般是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外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往往是某一疾病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才需要手术治疗,如最常见的化脓性感染,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当它发展形成脓肿时,才需要切开引流。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常需两科或多科共同配合进行治疗。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一般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为主,若治疗无效或出现有严重并发症时,乃需外科手术处理。

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有的原来认为应当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在可以改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如胆石病体外冲击破碎石,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应用放射性碘治疗等,可以不行手术。有的原来不能施行手术的疾病,现在却创造了有效的手术疗法,如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体外循环和低温麻醉,用手术治疗纠正。所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为外科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麻醉和手术镇痛对外科手术发展至关重要。1846年,美国Morton首先采用乙醚作为全身麻醉剂,并协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术。1892年,德国Sehleie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不久由普鲁卡因所代替,由于麻醉技术不断发展,药物日趋完善,为确保手术病人无痛与安全创造了良好条件。

切口感染曾是20世纪以前外科手术面临的最大难题。当时截肢手术后患者的死亡率竟高达40%~50%。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用漂白粉水洗手,使产妇死亡率大为降低(由10%降至1%),这是最早的抗菌技术的开端。1867年,英国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冲洗手术器械和用石炭酸溶液浸湿的纱布覆盖伤口。1877年,德国Bergmann采用蒸气为敷料、手术器械灭菌的措施。1889年,德国Fǜrbringer提出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国Halsted倡议用外科医学行手术时戴橡皮手套,从而使无菌术由建立到臻于完善。

手术出血是妨碍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872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1873年,德国Esmarch在截肢时倡用止血带,他们是解决手术出血问题的创始者。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从此可用输血来补偿手术时的失血,以后又有血库的建立,才使输血简便易行。

1929年,英国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35年,德国Domagk倡用磺胺类药物;以后各国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抗菌药物,为外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与基础学科的结合是20世纪外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基础医学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前进。微循环学说加强了人们对休克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对多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进行的实验研究,为休克的治疗指出正确的途径,对减少患者死亡起到积极作用。免疫学的研究结果,对脾切除术提出新的评价,改变了其适应征的范围。为控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而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就是在免疫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

随着现代外科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发展,现在已将外科分为许多专科,如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腹部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及小儿外科等。

中国的外科学在建国前100多年的时间内,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发展缓慢。外科各专科很少建立,一些疑难病症只能在大城市的少数医院里治疗,即使是腹部手术,也没有完全得到开展。建国后,随着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外科有了迅速的进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高等医药院校,培养了大批的外科工作者,医疗质量普遍提高。省、市、县医院的外科大多实行专业分科。

中国在1954年开展了心脏二尖瓣手术,1955年肝切除术已在临床应用。1958年上海成功地抢救1例烧伤面积达89%的病人,以后又有许多Ⅲ度烧伤面积超过90%以上病人获得治愈的报道。1963年断肢再植首次成功,曾引起国际外科学界的重视。中国显微外科已广泛应用于空肠代食管、颅脑血管吻合、大网膜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带血管蒂游离移植治疗胫骨缺损。关于肿瘤防治方面,中国已对食管癌、肺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开展大量的普查工作,获得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在器官移植方面,心脏移植已经开始,肝移植、肾移植已进行过相当多的例数,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经验。近年来,开展了心脏生物瓣和机械瓣的研制及血液流变学、胆道动力学、组织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硅胶等高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渐趋广泛;人工皮、人工骨、人工脑膜、人工关节、人工血液、人工血管、人工肾、人工肝等人工脏器正在研制中。

现代工业产品在外科手术的应用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另一特征。中国外科医疗器械的发展也具有一定规模,除常用电子仪器等已自给外,激光、超声、核素、微波、光导纤维等新技术仪器的试制试用进展较快。如电刀、激光刀的应用可有效地切开组织和止血,机械化缝合吻合器可代替手工操作,无创止血钳和缝针及人工血管的应用推动了血管外科的发展,人工心肺机的研制使医生能在直视下进行心脏手术。选择性动脉造影、扫描仪、栅控脉冲X线立体显影机、B型超声控阵诊断仪等,对体内深部病变的定位诊断很有帮助,但特别高精仪器目前还需从国外引进。

中国外科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在针刺麻醉和中药麻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临床资料,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已普遍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和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已获得较好的疗效。用动静结合的小夹板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已经取得独创的成绩。

中国外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肝胆管结石的诊治经验、显微外科的成就等;烧伤、断肢再植、小肝癌的普查和治疗、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在外科领域中仍有不少项目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DaVis L.Textbook of surgery,1960.7

2 沈克非,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1

3 黄家驷,主编.外科学各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

4 四川医学院,主编.中国现代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

5 裘法祖,等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

6 裘法祖,等主编.外科学(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

7 夏穗生,等.中华外科杂志,1894,27(5):258~263

8 曾宪九.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王蔚萱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