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
释义 | 【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阿尔发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多种家畜、禽类及野生动物的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易感动物种类极多,人工感染时,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发病。目前已知有35种动物被自然感染,包括各种家畜、狩猎动物、鼠类等啮齿动物及多种野生动物,致使该病在自然界有多种循环链。其中猪和鼠是主要的伪狂犬病毒(PrV)贮主。对猪危害最大,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仔猪常发热,表现神经症状,很快麻痹、衰竭而死亡。所以防治本病重点对象主要是猪。 1902年,匈牙利奥耶斯基(Aujesky)首先发现伪狂犬病,因此本病又称奥耶斯基氏病。此病已在世界各洲的44个国家发生,且疫情不断扩大蔓延。前苏联在1961~1967年每年发生伪狂犬病的疫点为658~1039个。1974~1977年,美国虽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防疫,但疫情仍逐年递增。1979~1980年,德国发病655例,而在1982年就新暴发1290次;1990年1~2月份暴发306次;该国只准用灭活疫苗防疫,至今未能控制疫情。1977年,法国在5个地区暴发25次,到1982年上升为43个地区213次,1983年上升到53个地区344次;该国过去规定使用灭活疫苗防疫,近年弱毒疫苗也已投入使用,但疫情仍在扩大。福日稚彦(1986)报道,日本于1981年首次在山形县发现伪狂犬病,至1984年已有7个县的2714头仔猪发病,1985年5月扩至10个县,共发病3188头。日本采取宰杀抗体阳性猪净化法,但未收到显著效果。1981年,丹麦发生本病,从1983年10月开始用ELISA法检查抗体,淘汰病猪,1986~1988年仍在猪群中暴发本病,1990年1~3月又暴发28次。匈牙利kojnok(1975)报道,应用Bartha K61弱毒疫苗,经20年的实践证明疫苗安全、有效、稳定。同时结合检疫清群的办法,认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但1990年1月仍暴发8次伪狂犬病。刘永纯(1948)首次在中国发现猫伪狂犬病,截至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报道发生过本病。近几年来疫情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台湾省于1971年发生本病,死亡仔猪240头,目前仍在继续蔓延。该省在进出口贸易中每年因本病损失达40亿元。袁庆志(1986)综合中国所有发生伪狂犬病地区的资料表明,妊娠母猪感染此病时,常发生死胎和流产,成年猪患病多呈一过性病演而耐过,但体内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羊、犬、猫和饲养的野生动物感染此病多是由于与病猪直接或间接接触或喂饲病死猪的残体造成的。最为易感的是幼龄哺乳仔猪、牛和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犬、猫和貂等动物感染后的死亡率也很高。猪患本病除死亡者外,其他隐性感染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很难根除。Sabo(1976)证明,人工感染猪在接毒后160d和180d,可通过组织培养与分离法由扁桃体、颈淋巴结、鼻粘膜和三叉神经节中分离出伪狂犬病病毒。Beran(1980)和Rziha(1986)指出,伪狂犬病强毒感染猪,可在外周传导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中终生隐性感染病毒。Bavies(1980)证明,隐性感染猪在恶劣条件下可发生潜伏病毒的再活化,随后向周围环境散毒。血清和抗体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能防止病毒在上呼吸道增殖和排出。用疫苗给动物免疫是防治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均已用于生产。1984年,在比利时召开的第8次国际猪病会议上,对伪狂犬病报道的较多,并多是关于疫苗方面的内容。荷兰、法国、比利时等国所研制的各类疫苗野外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疫苗只能用于初发地区的猪,免疫接种能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控制传染和排毒。Wittman(1983)用灭活疫苗免疫猪,经鼻攻击强毒,攻毒后6.5个月可由嗅球、脑、扁桃体和肺分离到强毒,11.5个月时分离物为阴性。而用1250mg或1875mg强的松龙处理的猪,在攻毒后18个月还能分离到病毒。Mengeling(1989)报道,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可呈无临床症状的强毒隐性感染。Cowen(1990)、Mock(1980)、Oirschot(1984)等研究证明,用无毒力的Barthask疫苗株接种猪,能抑制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临床症状,但不能防止强毒的潜伏。Pensaert(1990)用5种致弱疫苗株和3种无糖蛋白(即糖蛋白gI,gx或gp63阴性)灭活疫苗株免疫猪,再用强毒攻击,测其排毒滴度和排毒持续时间证明,用无糖蛋白灭活疫苗免疫的猪,在强毒攻击后排毒2~6d,排毒滴度较对照猪低100~1000倍。用油乳佐剂弱毒疫苗接种猪,攻毒后出现排毒的猪数最少,排毒持续期最短、排毒滴度也最低,但没有一种疫苗能完全抑制病毒的排出。Schoenbaum(1990)分别用常规灭活苗、亚单位苗、弱毒苗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阴性弱毒疫苗免疫猪,接种3周后用1个亚致死剂量强毒攻击,101d再用地塞米松处理,以激活猪体潜伏的强毒。结果,在31头实验猪中有29头自扁桃体和鼻粘膜中检出病毒,但病毒检出率及排毒持续时间均低于未免疫对照猪。Gielkins(1989)、Kit(1985)、McGregor(1985)、Oirschot(1984)研究认为,致弱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阴性疫苗株因缺少TK的一个功能性基因而不能产生再激活的隐性感染。而Voly(1992)用10头仔猪经鼻接种TK阴性致弱病毒,接毒81d迫杀,用聚合酶联反应从这10头仔猪的三叉神经节中全部检出接种病毒的DNA,预示即使是TK阴性的致弱病毒,也可引起隐性感染。Henderson(1990、1991)在实验室条件下使重激活病毒与其它无毒力的毒株重组,产生了具有强毒基因但缺少免疫标志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重组体。学者们认为,防治伪狂犬病仅用疫苗免疫是不能根除的。应根据猪感染本病的特点,在采用一般防治措施及接种疫苗的基础上,用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护散试验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等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进行检疫,隔离和淘汰阳性猪,净化猪群,建立无本病的健康猪群,才能达到根除本病的目的。现美国、日本、丹麦、匈牙利等国家都在执行各自的扑灭伪狂犬病的计划。Oirschot(1988)、Iglesias(1990)和Plalt(1986)报道,感染伪狂犬病野毒株的猪可产生抗伪狂犬病糖蛋白(gI、gⅢ或gx)抗体,而用糖蛋白阴性亚单位苗免疫的猪不产生这种抗体。据此研究出一系列检测猪血清中各种糖蛋白抗体的ELISA法,以监测和鉴别野毒感染猪和免疫猪。Mellencomp(1989)利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gI糖蛋白,用ELLSA法检测野毒感染猪,在感染后7d能检出gI抗体,持续141d,而免疫猪为阴性。gI-ELISA监测技术将为消灭伪狂犬病提供可靠手段。Oirschot(1990)报道,在10%gI-ELISA检查阴性的大繁殖猪群采用gI阴性疫苗免疫,用gI-ELISA监测,扑灭阳性猪和对引进猪进行1个月隔离检疫的方法,经两轮检疫扑杀,消灭了野毒型伪狂犬病病毒,在27个月的监测中一直保持无病毒状态。199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对30个猪群进行监测,发现27头单个血清反应阴性猪,用塞地米松注射后从4头猪分离出伪狂犬病病毒,其中3头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认为,某些单个血清反应阳性猪曾感染过本病,并可能造成猪群内传播,应引起注意。廖国安(1989)介绍了一种用于活猪急性伪狂犬病诊断的直接滤膜杂交法。不需细胞培养设备,而且能在15小时内对活猪作出诊断。伪狂犬病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已列为重点防治猪病之一。各国对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在疫苗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探讨。其一,所有疫苗只能抑制临床症状,不能控制传染和排毒;其二,隐性潜伏和随后重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射疫苗猪散毒,致使猪产生抗体,被错认为是野毒感染;基三,无毒力的毒株能否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重组而产生新的强毒。随着根除此病工作的深入开展,直接揭示潜伏状态或全单拷贝存在病原的高科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研究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Beran G W,et al.J.Am.Vet Med Assoc,1980,176:998~10002 Orischot J T Van,et al.Am J.Vet Rse.,1984,45:2099~21033 McGregor S,et al.Am J.Vet Res.,1985,46:1494~14974 袁庆志.家畜传染病,1986,2:63~655 Oirschot,et al.Vet Rce.,1988,122(25):599~6036 廖国安.用直接滤膜杂交法快速检测感染猪鼻和刻苦桃体样品中的伪狂犬病病毒.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1989,9(2):197 Henderson L M,et al.Am J.Vet Res.,1990,51:1656~16628 International disease Surillance Quarterly report Janurary to Harch.,1990,126(21):5189 Iglesiasg,Vet.Micrlbiol.,1990,24(1):1~1010 Schoenbaum A.Am J Vet Res.,1990,51(3):334~33511 Annelli J F,et al.Vet Rec.,1991,128(3):4912 Voly D M.Arch Virol.,1992,122:344~34813 杨宜生.猪伪狂犬病防制研究进展(上).湖北畜牧兽医.1993,3:7~9(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黄骏明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