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白炽电灯 |
释义 | 【白炽电灯】 拼译:incandescent lamp 固体被加热到高温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称白炽状态。利用此原理做成的灯称白炽灯。油灯和蜡烛是人类早期使用的白炽灯。19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探索制作电灯,其关键是找到一种能经受2000K以上高温的材料,爱迪生在试验了数百种材料之后,于1879年首次制成了有实用价值的白炽电灯。它以碳丝为灯丝,封在抽成真空的灯泡中。由于碳在高温下容易蒸发,灯泡寿命不长。1906年,钨丝代替了碳丝,工作温度由2100K提到2400~2600K,发光效率由碳丝灯泡的每瓦2流明提高到每瓦10流明。但钨丝仍有蒸发,人们又采用在灯泡中充氩、氮等气体抑制钨的蒸发,1913年用螺旋形钨丝代替直钨丝,进一步提高了光效。1959年制成碘钨灯,它能使蒸发出来的钨又回到钨丝上,因而使碘钨灯光敏高、寿命长且体积小,是白炽电灯的重要改进。尽管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电灯,装有钨丝的白炽电灯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照明光源。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