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
释义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
 

拼译:Marek’s disease vaccines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973年,中国发现有MD,到1989年,MD流行日趋严重。对本病的防治引起世界各国兽医界的广泛重视,使MD的研究一跃成为禽病中,甚至在所有各种畜离疫病研究中进展最快,科研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项目。又由于MD是第1个使用疫苗预防的肿瘤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并有可能成为研究人类使用疫苗预防癌症的模型。

从1960年开始,美、英两国加强了对MD的研究。1968年研究出第一个预防MD的弱毒苗。1969年,美国Witter从健康火鸡群分离到一个疱疹病毒株,命名为HVT FC-126,开始为MD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疫苗。1970年,研制HVT苗冻干成功,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HVT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5年,中国开始MD疫苗的研制工作,先后复制成功HVT苗,研制成功同源MD“814”苗、MD二价苗、MD三价苗等。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MD疫苗有同源病毒疫苗、异源病毒疫苗,同源病毒疫苗又有血清Ⅰ型疫苗和血清Ⅱ型苗之分。

同源MD血清Ⅰ型疫苗

1.MD强毒致弱疫苗系由MDV强毒株致弱而成,通过细胞培养和多次传代而育成。对鸡没有致病力,但能形成抗体。此苗为细胞结合性的,需要在-196℃液氮灌中保存、运输,称冻结苗。代表株有HPRS-16,它是Churchill(1969)研制(在鸡肾细胞培养中继代致弱)的第一个有效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发病毒血症,但在FFE中不复制,也不水平传播,对MD有抵抗力,但不能保护鸡不受高致瘤性MDV的强毒感染。接种鸡体内疫苗毒株和高致瘤性毒株可同进持续存在。

2.MD自然弱毒株疫苗系由鸡群分离出的低毒力的或低致瘤性各毒株的疫苗。CVI-988是荷兰Rispens等(1972)从鸡群分离出的一株低致瘤性毒株,初分离时就对易感小鸡不致病(偶尔引起轻微的微观病变)。免疫接种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经鸭胚成纤维细胞进一步传代(20代)后即完全无毒,却仍保持A抗原和免疫潜能。接种鸡在2年的观察期内始终有病毒血症并排毒,但始终有高水平抗体。这类疫苗的缺点是有相当的传播性,且无法排除本身有逐渐改变其隆得到的CVI-988性状而变为有致病力的可能性。VCI-988克隆是将CVI-988毒株通过CEF传代65次后作蚀斑克隆得到的CVI-988/C,已失去对高度易感鸡的致病性。此苗于1987年引入美国,经Witter的试验证实,其免疫力与HVT FC-126和SB-1相当。K株是中国童昆周等于1980年开始从鸡群分离的和用鸡皮细胞培育的一个弱毒株,其免疫原性好,适用代次范围广,受母源抗体影响小。我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用K株研究的“814”疫苗,是细胞结合性冻结苗,效果优于HVT苗。

MDV血清Ⅱ型苗 进此型苗系由自然发生无毒力、明显无致瘤作用的各毒株制疫苗。SB-1SRI;是Schat和Calnck于1978年从鸡群分离的SB的1个克隆株。301B株:是由美国Witter于1980年分离的,1983年克隆化称301B/1。SB-1和301B是目前从MDV Ⅱ型毒株中筛选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协同作用最好的两个毒株。且301B/1更优于SB-1。两毒株不诱发增生性损害,甚至于在免疫抑制鸡中也不诱发增生性损害,对MDV有较好的保护力。Z4株:1987年,中国黄仕霞等从江苏、安徽等8个省、市的鸡群分离的10株MDV,经用MDV血清Ⅰ、Ⅱ和Ⅲ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Z4株为MDV Ⅱ型毒株。致病力比国外经典疫苗毒株SB-1和HVT FC-126弱,现主要用于二价苗的研究。

异源MDV疫苗 是由广泛存在于火鸡群的抗原与MDV相关的各HVT株制的疫苗。HVT FC-126株系美国Witter于1969年从健康火鸡群分离到的一株对鸡和火鸡都不致病的毒株。对小鸡有高度的保护率。病毒在体内不传播,在受感染的鸡体中结合于细胞中的HVT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中和MDV。HVT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病毒干扰作用。HVT病毒比MDV先进入细胞,一旦进入细胞就能诱发阻止肿瘤形成的抗体,防止MD的发展,但不能保护鸡免受MDV野毒感染。因为HVT具有冻干性,很快得到推广应用,20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多的疫苗。但本疫苗受母源抗体干扰,每头份不应少于2000PFU。此外,英国的PB/WIHV-1、澳大利亚的TK/A株、日本的HVTOL等亦生产异源苗。

1975年,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北京市畜牧兽研究所、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制HVT苗,从法国HVT苗中复制出HVT FC-126株毒,1978年HVT冻干苗研制成功。

从1980年开始,HVT免疫失败在一些国家屡有发生并有增加的趋势。Witter(1980)、Schat(1982)和Powell、Lombardini(1986)分别从美国和意大利等地区接种过HVT苗的鸡群分离出MDV超强毒株(VVMDV)。业已证明,VVMDV是造成HVT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Witter和Calnek等发现,将HVT和MDV同源苗联合应用,特别是HVT和MDV血清Ⅱ型组成双价苗,对VVMDV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于是美、英等国相继研制、生产、推广MD二价苗和三价苗。从1983年以来,美国、意大利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分别采用不同血清型MD苗组成双价苗,有效地控制了MD的发展。中国是否存在VVMDV尚未定论,但为了更有效地防治MD,从1986年开始了MD多价苗的研制工作。

目前,世界上研制的二价苗和三价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二价苗。即MDV Ⅰ型和Ⅱ型或Ⅰ型和Ⅲ型及Ⅱ型和Ⅲ型相匹配组成。(1)HVT FC-126+SB-1(AK 301B/1):美国主要应用此种二价苗。其保护力高于单价苗,但对极强的MD5株保护力差,且受母源抗体的影响(Calnek 1982)。(2)CVI988+HVT FC-126:主要在西欧国家应用。(3)“814”+HVTFC126: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其免疫力明显优于HVT,也优于“814”苗。(4)HVTFC-126+Z4:由中国江苏农学院研制,优于单价苗。(5)HVT(或SB-1)+MD11/75C:MD11/75苗对强毒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JMV攻击不能保护,HVT和SB-Ⅰ只弥补其不足(Witter 1982)。

2.三价苗。即由Ⅰ、Ⅱ和Ⅲ型病毒疫苗联合而成。Witter(1987)发现在Ⅱ型和Ⅲ型毒株间普遍存在协同保护作用高于Ⅰ型和Ⅱ型或Ⅲ型。因此将3型联合制成三价苗进行保护试验,效果明显高于单价苗。(1)HVTFC-126+SB-1(或301B/1)+MD11/75C(或CV1988/C):美国试验研制。(2):814”+HVTFC-126+SB-1:由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

总之,MD单价苗只能对稳定强毒株有保护力(取决于强毒株的同源性),二价苗优于单价苗(异源毒株间的互补协同作用)。二价苗HVTFC-126+SB-1优于其他二价苗。三价苗由于将3个血清型毒株联合制苗,覆盖面广,效果优于二价苗。

虽然世界各主要养鸡国家对MD疫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研制出单价疫苗、双价疫苗、三价疫苗,但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的方法及保存运输,仍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国内外迄今为止尚未见到鸡MDV冻干苗研制成功的报告。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仍然采用HVT冻干苗进行预防接种,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无法阻止MDV的感染和扩散;同时由于雏鸡母源抗体严重影响免疫效果,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多价苗战略仍待发展,最理想的目标是以HVT为栽体,将MDV Ⅱ型疫苗株有效免疫基因插入到HVT DNA中,构成一种既能冻干,又有良好免疫原理而无增加LL作用的基因工作疫苗。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有困难的,应加强对Ⅱ型MDV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只有对其各个基因的位置、功能充分认识之后,才有可能进行构建研究。

中国崔治中(1988)将MDV基因片断整合到大肠杆菌gt11菌体,再用抗MDV单克隆抗体筛选出若干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基因克隆,并已克定MDV基因克隆主要是编码MDV的结构多肽P41、P31、P24。这是中国学者用基因工作技术研究的MD基因工作苗的一个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 Dson C S E,et al.avian Dis.,1967,22:583~512

2 鸡马立克氏病会战小组.鸡马立克氏病科研会战资料汇编,(1975~1978),1979

3 Witter R L.avian Dis.,1983,27:113~132

4 Pergn E K,et al.avi an Dis.,1983,27:503~512

5 童昆周,等.畜牧兽医学报,1984,15(2):107~113

6 Pruph A K,et al. Vet Sci.,1987,42:145~149

7 Witter R L.avian Dis.,1987,31:752~765

8 李凯伦,等.中国畜禽传染病,1989,2:12~14

9 朴钟洙,等.中国畜禽传染病,1990,3:16~19

10 刘秀梵,等.全国第4届家畜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讨文,1991

(河北省畜牧兽医站崔玉苍兽医师撰;李凯伦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5 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