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胶体 |
释义 | 【胶体】 拼译:Colloid 1861年,英国化学家马托斯·格雷姆对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将玻璃管的一端用羊皮纸绑上,从另一端灌进去溶液,然后将绑有羊皮纸的一端放进盛有清水的盆里,像盐及糖那样的较简单的物质透过羊皮纸进入了水里,只要对水进行化学分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有的物质不能透过羊皮纸。这一类物质(如盐、糖等)形成透明的水溶液,在溶解前是晶体,格雷姆将其称做crystalloid(类晶体、晶体)。第二类物质有蛋白质,格雷姆称之为eolloid(胶体)。这个词由希腊文的kolla和eidos组成,前者就是“胶”,后者意即“像…的样子”,这类物质没有晶体结构。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破坏了如上述那样严格的命名体系,因为生物化学家有办法将形成胶状溶液的物质以结晶的形式提取出来。实际上,晶体与胶体的区别根本不在于结晶与否。晶体的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羊皮纸分子间的空隙,胶体的分子大得多,往往被卡在孔隙中,另一个原因是:胶体分子往往形成较大的团聚体。活组织内的许多重要物质都形成胶体溶液。为了将其净化,生物化学家们也一直在应用格霍姆发明的方法。他们将被研究的溶液用半透膜(比羊皮纸的孔隙小,选择性也强)包起来,然后将它放入水中。较小的分子将进入水里,较大的分子将留在半透膜那里,于是两类物质就分开了,格雷姆将这方法叫做透析——dialysis,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该词源于希腊文的dialysis,意即“分开”。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